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数学日记一:分数乘分数的奇妙体验 今天,在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老师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让我们理解了这一概念:假设一个蛋糕被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1/4,如果我们吃掉其中的两份,那就是×2,结果等于1/2,也就是半个蛋糕。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分数乘分数就是这么简单直观!放学后,那么,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数学日记——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二)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
### 第一篇日记
7月27日 星期日 晴
数学的奥秘
今天,我在书上遇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题:一个九宫格,需要填入1至9的数字,使得每一行、每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的和都等于15。起初,我尝试了多次都没有找到答案。后来,我发现了规律:只要数字7、8、9不放在同一行或同一列,数字5就会自然出现在中间位置。利用这个技巧,我很快就解决了这道题。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中间填上5,然后在5的上方填9,左边填7;右边填8;下方填1;右上角填3;左上角填2;左下角填6;最后,右上角填4。我再次检查,确认答案正确。
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实际解决起来却有些难度,真是太有趣了!
### 第二篇日记
7月30日 星期三 晴
菱形与立方体
在假期中,老师布置了“写话”的作业,爸爸检查我的作业时指出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将“立方体”误写成了“零形”。他告诉我正确的形状是“棱形”,但这并不是我错误的地方。我们查阅了字典后发现,我原本写的“零形”应该是“菱形”。简单来说,棱形是三维图形,而菱形是二维图形。我们这才恍然大悟。
### 第三篇日记
8月5日 星期二 多云
《举一反三》学习体会
上学期,数学老师推荐我们购买了《举一反三》这本书,作为学习的辅助材料。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
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日记二
月日 周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数学日记三
月日 周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
知道六年级的日记怎么写吗?记录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可以啦。下面就随我看看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仅供参考学习哦。
数学六年级上册日记100字篇1
201X年X月X日 晴天
我最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整百数的年份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像20数学六年级上册年,1800年都能被4整除,也应该算闰年才对,为什么一定要400的倍数呢?
为了寻找答案,我翻阅书籍,也没有找到答案,只得到了一个数据,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我想:咦,说不定可以通过这个计算出来。
说干就干,我先把5时46秒转化为20926秒,一天则有86400秒,用20926÷86400≈0.2422(天),这就是人们每年少计算的天数,所以把这个数乘4等于0.9688天,人们为了简便,就看成一天,而这样就多算了1-0.9688=0.032(天)=46分4.8秒,再用46分4.8秒×(100÷4)=19时12分,就是每一百年中多算出的时间,人们就把这些时间看作一天不贴在其他99(100-1)个年份上,而这样,就又多算了24-19.2=4.8小时,就这样,每四百年就多了4.8×(400÷100)=19.2天,又将近一天,所以,四百年又一闰,即100-3=97(个),所以每四百年中只有97个闰年。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的全部内容,第一篇日记 7月27日 星期日 晴 数学的奥秘 今天,我在书上遇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题:一个九宫格,需要填入1至9的数字,使得每一行、每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的和都等于15。起初,我尝试了多次都没有找到答案。后来,我发现了规律:只要数字7、8、9不放在同一行或同一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