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简史?柏廷顿。柏廷顿的《化学简史》,堪称理想的化学史版本,作者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史家,曾获得科学史领域最高奖萨顿奖。《化学简史》一书分为上下两卷共23章,介绍了从古代化学至现代化学的基本历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该书内客丰富,取材翔实。那么,化学简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化学简史时间顺序如下:
1、公元前8千年至6千年,北京人已知用火。
2、公元前2千年左右,中国已开始陶器制作。
3、公元前140-87年,中国已会铸铜。
4、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埃及已会制作玻璃。
5、公元前四世纪,中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
6、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
7、公元1800年,英波义耳《疑心派化学家》出版,提出“元素论”。
8、公元1828年,F.Wohler第一次合成有机化合物(尿素)。
9、公元1844年,Charles Goodyear发现橡胶的硫化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传记方式分16章叙述了从古埃及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本书内容丰富,取材详实,从古老的炼金术到19世纪的化合价理论,再到20世纪的周期律及原子结构,均有所涵盖。
本书脉络清晰,观点客观、公正,目的在于为化学史提供一个简明而权威的综述,以利于读者对化学史产生整体的印象。
研究对象
不同于研究尺度更小的粒子物理学与原子核物理学,化学研究的元素、分子、离子(团)、化学键的基本性质,是与人类生存的宏观世界中物质和材料最为息息相关的微观自然规律。
放射分析化学简史如下:
初期发展:20世纪初期,随着天然放射性的发现,放射分析化学开始崭露头角。1912年,G.赫维西等人首次采用放射性铅作为指示剂,成功测定铬酸铅的溶解度,这标志着放射性在分析化学中的首次应用。
进一步验证与应用:1925年,R.埃伦伯格利用放射性铅进行沉淀法分析,验证了其在天然铅分析中的实用性。1932年,赫维西等人在测定花岗岩中微量铅的研究中,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并引入放射性铅,推动了放射性指示剂在更多分析操作中的应用,如萃取、沉淀等。
活化分析技术的兴起:1934年,人工放射性的发现以及热中子作用下元素的放射性产生理论的提出,为活化分析技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936年,赫维西和H.莱维通过核反应,在氧化钇和氧化钆的杂质分析中取得突破,活化分析领域得以扩展。1938年,G.T.西博格等人进行带电粒子活化分析,进一步提升了这项技术。
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随着反应堆和加速器的兴起,以及多道谱仪的改进和微处理机的广泛应用,活化分析迎来了快速发展。
https://pan.baidu.com/s/168agGdCGUXhwN-zlPvZlrA?pwd=1234
以上是 《化学简史》(J.R.柏廷顿).pdf百度网盘最新章节/全集免费下载地址链接
介绍:
《化学简史》(J.R.柏廷顿).pdf
配位化学简史如下:
早期发现:最早有记载的配合物是18世纪初用作颜料的普鲁士蓝,化学式为K[Fe6]Fe,这一发现标志着配位化学研究的开端。
配位化合物的证实:1798年,CoCl3·6NH3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配位化合物的存在。这种新化合物与组分化合物在性质上的差异,推动了配位化学的研究进程。
理论基础建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配位化学取得了重大进展。1893年,瑞士化学家A.韦尔纳首次提出配合物的正确化学式及配位理论,为配位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引入了副价的概念,解释了铂配合物的存在和离解。
韦尔纳的贡献与荣誉:韦尔纳的工作对配位化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因此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配位化学的应用与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配位化合物在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位化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化学科学的进步,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柏廷顿。柏廷顿的《化学简史》,堪称理想的化学史版本,作者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史家,曾获得科学史领域最高奖萨顿奖。《化学简史》一书分为上下两卷共23章,介绍了从古代化学至现代化学的基本历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该书内客丰富,取材翔实。
以上就是化学简史的全部内容,化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利用火的时期。那时,我们的祖先通过钻木取火、烹饪食物、取暖和驱赶野兽,初步体验了燃烧现象,但这些是基于经验的实践,而非系统的化学知识。化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萌芽期,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