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二年级上册数学ppt课件免费

  • 数学
  • 2023-05-29
目录
  • 小学二年级数学新版教材
  • 小学数学ppt课件免费二年级
  • 二年级数学教材ppt
  • 三年级数学书下册电子版
  • 二年级数学ppt课件免费

  • 小学二年级数学新版教材

    【 #课件#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数学学习动力;情注文本,感受数学体温,则可以让数学学习成为生活需要。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糖果》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36—37页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也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平均分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4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糖果一袋,糖果图片,小棒若干根,统计锋租表若干根。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复习平均分。

    1、老师带来了8个糖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他俩都高兴?什么是平均分?

    2、猜猜我用20根小棒摆了几个正方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几位小朋友到乐乐家给乐乐过生日,携脊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他们不知怎么分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课件出示图片)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发现辩基渗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能够发现“有5个小朋友”和“20块糖果”。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分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教师接着学生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思考: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更是为了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以帮助小朋友分糖果为情境,让学生本能产生互动,同时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参与。]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示范分一分并记录。

    教师提出,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可以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出示表格)

    师:现在通过这个表格,你能了解老师分的过程和结果了吗?是不是看上去更方便,更清楚呢?

    2、用学具代替糖果小组内分一分。

    师:我们就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20个糖果图片代替20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上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怎么解决,引发学生思考,使下面的活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同时,用统一的学具代替实物分一分,为脱离一切物质属性,抽象出除法算式打下基础。]

    师:同学们都很快地利用学具分一分,可是老师发现你们的分法并不一样,谁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分的过程?

    [设计意图:给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分法会不相同,正好可以从中体会分法的多样性及结果的一致性。对于记录这样复杂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有困难的。所以,先让学生感受到做记录在活动和交流中的优势。让所有学生试着记录自己的过程,既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也为后续的小组活动打下重要基础。]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师:请观察不同分法,哪种方法和你的一样,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分的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的分法不同,可能分的时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欢哪一种?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好处。

    师:那好,你能根据你所喜欢的分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吗?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倾听,体验分法的多样化与结果的一致性。及时表扬利用口诀一次平均分的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比较和反思,优化自己的策略,提升数学认知,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四、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

    要把4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2.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一会儿大家要在小组内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2)小组商定方法。

    师: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动手分一分,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有了分糖果活动的基础,学生会想到用口诀来平均分,但40根小棒相对于20块糖果,是一个大数目。让学生先商量一下分法,能够避免盲目、无效的活动。另外,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经历不是很多,缺乏经验,需要教师引导分工和组织示范。]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4.汇报交流。

    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

    [设计意图:展示一些小组的记录,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同时,引导学生交流,意在让学生评价一下哪些分法更简便、更合理,给学生反思、调整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反思、优化自己的策略。]

    五、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师明确游戏规则。

    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比一比。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设计意图:此游戏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的活动。也是给学生一个自主经历不定的数目平均分的过程,为以后除法中有效试商打下坚实基础。]

    六、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许多分一分的活动,都是怎样分的?从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师小结: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动中,都是平均分的;可以有多种方法,结果却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快捷地完成任务;有时会正好分完,也可能会有剩余……

    七、布置作业

    1、课后找一些大数目的物体分一分,利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

    2、回去后和家长继续玩分糖果的游戏,可以自定游戏规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课的活动,说一说收获,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梳理,再次提升。实践性作业是与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联系起来,是对大数目的平均分活动的延伸。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亲身操作,完全能够获得最终结果,并记录下来,积累平均分的经验,为下节课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实际上,从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要获得的是试商的经验。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把30名学生分成6组,分别是两个4人组,两个5人组和两个6人组。)活动一:介绍每组人数。(通过了解各小组的人数情况,复习平均分的含义。)请小朋友介绍自己所在小组的人数,要求是:不能直接说出人数,但可以出一道与平均分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大家算出你们小组的人数。

    根据每组小朋友介绍的情况,大家思考:今天我们班的分组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如果平均分组,每一组有多少人?

    活动二:分20块糖果。

    1.提出问题。

    展示一包糖果请小朋友观察,猜猜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2.动手分一分。

    请小朋友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每次分几块?几次分完?然后,动手分一分。

    在分的时候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展示表格)横着第一行表示5位小朋友,竖着第一列表示分的次数,中间表示每次分的结果。

    (学生在分的时候,教师巡视辅导,请个别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在黑板上展示。)

    3.交流分糖果的方法。(既要体会分法的多样性,更要体会平均分小数目的物品时应用乘法口诀的简便性。)

    小朋友都分完后集体交流。先看黑板上展示的分法,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可以上台展示自己的表格。对每一种分法,都要引导学生边分边估:每次分了多少块糖果,还剩多少?几次分完?

    发现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把平均分与应用乘法口诀结合起来。

    活动三:分100块糖果。(大数目的平均分)

    1.提出问题。

    “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的问题解决了,如果糖果再多一些,小朋友还会分吗?

    拿出一大包糖果,让小朋友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估计它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100块糖果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块?

    2.分组分一分。

    用100根小棒代表100块糖果,这么多糖果怎样分呢?第一次分几块呢?希望第一次分了之后,剩下的更少一些,便于更快地把糖果分完。因此小组首先要商量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再进行分工(有人负责分,有人记录,有人检查),最后再动手分,在表格中认真记录分的过程。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

    3.汇报小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在各组汇报时,要关注是否有以下两种有价值的分法。

    (1)第一次每人分10根,要追问他们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6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6个10就是60,还剩40根。

    (2)在一边分一边估算的过程中,用上乘法口诀的。

    对于6人小组的分法,还要着重引导思考:剩下的4根为什么不继续分。

    4.小组讨论。(给学生再次机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

    让你们重新把100块糖果平均分给本组的每一位同学,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活动四:制定乘车方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各种乘车的意见。)

    有3种车:限乘4人,限乘6人,限乘11人,50位小朋友出去郊游,怎样乘车比较合适?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估算选择适合的解决策略,让学生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通过估算优化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组1张),每桌一袋豆子

    一、分糖果

    (1)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家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拿出20块糖想分给他的小客人们,怎么分最公平呢?

    (由公平一词,学生马上就想到了要平均分)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我们用5个小圆片代替5位同学,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先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把你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

    师:填好表格的同学请你把你的表格贴到黑板上,如果你发现黑板上已经有和你同样分法的表格就不用贴了,就在这种方法的下方,你用粉笔画个对号就可以了。

    (为了方便学生观察,老师要把贴在黑板上的表格放大)

    全班交流分的过程。

    师:请这张表格的作者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交流的时候请说清楚:每一次拿出几块来分,每人分得几块。全部分完后,每人分得几块。

    其他和他方法一样的同学,如果你认为他有没说清楚的地方。你们可以补充。

    (在学生叙述理由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分的次数,让学生感悟到,分的次数越少,解决问题就越快。)

    (3)过程小结,评价引导

    师:还是集体的智慧大呀!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明来分糖果,小明心里一定很高兴。那么假如你就是小明,听到大家给你介绍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想选择哪一种呢?

    (如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不是自己刚才的分法,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小明没选这种方法?)

    (学生在阐述选择方法的同时,就再一次体会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在交流中,学生原有的方法结构就发生了重组)

    师:刚才同学们分的过程不一样,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几次才分完。但是,每一次分的时候,每一个小朋友分得的糖果都同样多。最后分完了,分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更有同学想到了好办法,用乘法口诀来帮助分,他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善于思考。

    二、分小棒

    (1)估计数量、口述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了小明解决了分糖的问题,下面我请同学们帮老师整理小棒。

    老师左手里握着10根小棒,请大家再看我的右手里的小棒,请你估计一下,我的右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估计的答案可能在30到60之间)

    同学们能够有根据的猜测,真好。如果把我右手里的50根小棒平均

    装到5个口袋里,怎么分?

    (数感好的学生可以很快知觉到5和50之间的关系)

    师:50根小棒平均装到5个口袋里,每袋装10根。那么老师现在只有4个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装在4个口袋里该怎么分呢?

    请大家先估计一下,每袋大约可以分到多少根?

    (大部分学生可以估计到每人分到10根以上的小棒)

    (2)小组活动、提升能力

    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装在4个口袋里。

    要求:1、先分工(记录、发言、负责分、监督)

    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第一次每人分几根,用去几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几根……)边记录。

    小组活动,师巡视。

    (3)汇报交流,改善方法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对表格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化。汇报时教师要相机追问,如为什么首次分你们就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几根,为什么不再分了呢?

    (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导学生去感受哪些方法更简便,更合理,以促进学生反思)

    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还有剩余。

    师: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学生再次分一分,可能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优化和重组)

    三、数学游戏

    1、读37页数学游戏的内容,然后交流游戏规则

    2、教师和一名学生合作,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3、同桌为一组,开始合作。每次操作都要说清一把抓了几粒豆子,能平均分成几份,得了几分。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操作:如果把100根小棒分给4个人,怎么分比较快。

    小学数学ppt课件免费二年级

    【 #课件#导语】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迹启粗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下面是 考 网整理分享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9的乘法口诀》,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内容:

    课本P80例4及练习二十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自编9的乘法口诀,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2、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突破。

    难点:与其他乘法口诀混合运用。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探讨、交流来突破。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背诵7~8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有7句,8的乘法口诀有8句)

    2)、口算练习

    7×48×38×56×88×7

    4×83×77×67×58×8

    抽算式说口诀再读算、抽说算式的意义。

    2、明确目标

    自编9的乘法口诀,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熟记9的乘法口诀,学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

    3、效果预期相信同学们是最棒的,加油!

    二、民主导学

    1、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吗?

    有9条龙舟参加比赛,每条龙舟上有9人

    姿镇(1)、2条船上有几人?

    3条船上有几人?

    (2)、一共有多少人?

    3、(1)选择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桌交流举手反馈。

    (2)板书反馈结果

    观察用那种方法简便

    (1)用乘法简便。

    (2)小组合作编乘法口诀。

    (3)反馈交流、并展示。

    4、小黑板出示袋鼠跳格图:指名学生填写并随时提问。

    齐读口诀,师生对口令

    5、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①师:指算式:这组题有什么特点?

    生:都有一个乘数是9,另一个乘数一道比一道多1,积一道比一道多9。

    师:为什么这组题中一个乘数一道比一道多1,而积一道比一道多9?

    ②师:还有什么规律?课件出示图

    先找出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再找规律。

    1个9是9,比10少1;2个9是18,比20少2;

    9个9是81,比90少9.

    (比几十少几)

    ③师:仔细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积,除9以外,都是两位数。这些两位数,把个位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有什么特点?

    生: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是9.

    ④师:9的乘法口诀的积,除一九得九外,其他的积互相之间有什么关系?

    比如二九十八和九九八十一,18、81,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了位置。你们还能找出几组这样的口诀吗?

    6、记口诀:可以用手指帮助记忆

    ①读一读,自己记一记

    ②背一背,觉得难记的,重点记一记

    ③对口令:师生、生生

    ④把口诀补充完整

    四九()七()六十三五九()

    八()七十二()九二十七()九七十二

    ()九六十三()三十六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先说得数,再你用的是哪旁逗句口诀

    2×96×97×99×9

    9×99×39×59×4

    2)、看算式说答案

    9×62×95×9

    ()×7=639×()=72()×()=36

    3)、填一填。

    9+9+9=()×()=()

    9×8-9=()×()=()

    5×9+9=()×()=()

    4)、圈一圈。把答案是18的算式用红色圈出来,把答案是45的算式用绿色圈出来。

    9×2-99+94×9+99×7-9-9

    9+9+9+9+99×3-96×9-9

    2、结果反馈集体交流

    3、反思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

    板书:9的乘法口诀

    1×9=9一九得九9×1=2

    2×9=18二九得十八9×2=18

    3×9=27三九得二十七9×3=27

    4×9=36四九得三十六9×4=36

    5×9=45五九得四十五9×5=45

    6×9=54六九得五十四9×6=54

    7×9=63七九得六十三9×7=63

    8×9=72*得七十二9×8=72

    9×9=81九九得八十一

    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

    3.通过白雪公主的故事,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吗?在这个故事里,你知道哪些主要人物?(白雪公主、皇后‘王子、七个小矮人等)喜欢白雪公主吗?

    故事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王子和公主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师:可是有一天,恶毒的皇后不知从哪儿得到了一个魔盒,她不甘心白雪公主比她漂亮,所以利用了魔盒的魔力,又抓走了白雪公主和王子,同时也将七个小矮人变成了她的奴隶。

    你们看可恶的皇后抓走了几个人啊?(课件出示)

    生:(9个)

    师:他们9个人被皇后抓走后,日子过得很不开心。你们愿意把他们救出来吗?可是皇后很狡猾,她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要来救人了,所以利用这9个人分别设计了9个关口,只有我们顺利通过这9关,才能真正救出他们。大家有没有信心?我们今天就来学习9的知识,(出示课题9的乘法口诀)用知识闯关,把他们解救出来了,好吗?

    二、新知探究,勇闯九关

    师:好,准备一下,我们开始冲关了!

    (一)请闯第一关: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课件出示)

    我们来开火车回答,如果答错了,火车就会开到别的地方去!,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

    师:真棒!我们顺利的救出了第一个小矮人,想不想继续?

    (二)请闯第二关:尝试编口诀。

    1.教学“一九得九”。(课件出示)

    呈现图片(1个9),提问:

    观察这些☆,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表示1个几?

    学生观察说出:有9个☆,就是表示1个9。

    列出乘法算式:1×9=9或9×1=9。

    师:你能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一句口诀吗?

    生:一九得九。

    小朋友们真聪明,大声读一读。

    2.教学“二九十八”。(课件出示)

    呈现图片(2个9)

    提问:这些☆,表示几个几?总共有几个?(生:表示2个9,一共有18个)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个9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乘法算式是:2×9=18或9×2=18。)

    师:你会编一句什么口诀?

    生:二九十八。

    3、如果再加一排星,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出示:

    3×9=()9×3=()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有谁愿意说一说?

    (三个9相加是27或2个9是18,再加1个9,18加9等于27))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三九二十七)

    小朋友们很能干,一下子编出了三句口诀,大声读一读这三句口诀。

    猜一猜,9的乘法口诀可能有几句?

    4.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你能继续编写9的乘法口诀好吗?

    打开数学书,翻到84面,比比谁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尝试编写,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差生。

    5.反馈,交流

    谁愿意大声告诉同学们自己编的口诀?

    学生汇报,师随机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个小朋友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编出来的一模一样

    (课件出示全部的口诀)

    请大声的,自豪的读一读我们自己编的口诀!

    师:谢谢同学们,我们成功地救出了第二个小矮人,你们真厉害!让我们继续闯关吧!

    (三)请看第三关:根据9的乘法口诀,找规律,记口诀

    出示9的乘法口诀与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仔细观察9的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9的乘法口诀共有九句:

    它们的规律是:

    1、下面一句的积总比上面一句大9。

    2、十位依次多1,个位依次少1。。

    3、十位上的数字加各位上的数字等于9。

    4、横着看乘法算式,9乘几的积,十位上的数比几小1,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的和是9.

    师:有趣吗?其实9的规律还有很多呢,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课后还可以接着去找找!真高兴,我们在找到规律的同时,又成功的救出了第三个小矮人。

    (四)请闯第四关:手指巧记法

    同学们真厉害,连闯三关,皇后设计了一个玩手指的游戏,想来难住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她的挑战?

    课件出示:手指的记忆方法

    伸出两手,并在一起,从左到右,分别按1到10的顺序排列,(课件演示完后,数一遍),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师结合图讲编)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数第3个手指,弯曲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所以3×9的积就是27。三九二十七,大家试试。

    有趣吗?老师考考你,(出示)这个手势谁知道表示几乘几?你能看出积是多少吗?

    我们一起来用手势表演一遍9的乘法口诀,好不好?

    请生表演:师说算式,生做手势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都难不住你们,请大家接着闯关。

    (五)请闯第五关:对口令,让学生进一步熟悉9的乘法口诀

    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对口令好吗?请同学们都把书合起来。老师来问,男同学说一句,女同学说一句

    (六)请闯第六关:花儿后面藏着谁?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找到第六关,独立做,做好的了同学请思考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请个小朋友来自己的答案,注意先完整的说出这个算式,再说出你用的乘法口诀。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同时检查自己的,比比谁的小耳朵听的最认真。

    (七)请闯第七关:算一算

    (图文应用题)先在答题卡上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交流。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7表示什么意思?

    (八)、第八关:应用题: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皇后做4个面包,9个人一共要做多少个面包?

    想好后口答

    (九)、第九关:皇后还要小矮人们为她建一所房子。小矮人们用了9个星期再加5天才建好,他们一共用了多少天?

    三、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冲过了9关,7个小矮人被你们救出来了,白雪公主和王子也团聚了!谢谢小朋友的聪明!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回去以后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玩玩9的乘法口诀手指记忆法的游戏,好吗?

    二年级数学教材ppt

    【 #课件#导语】课件是授课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它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思路、教学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一个问题,由不同的教师来讲授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之所在。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

    2.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习知识时,看哪位小朋友最肯动脑筋?小精灵还要给你发奖品呢!

    二、新课

    1.师:用3根小棒,看你能摆出一个什么汉字?可以小组商量。

    生1:我摆了一个“工”。

    生2:我摆了一个“个”。

    生3:我摆了一个“干”。

    生4:我摆了一个“大”。

    师:不管你摆的是什么?都是用了3根,那么你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生1:1×3

    生2:3×1

    师:你能你的理由吗?

    生:一个字用了3根。

    师:你能用口诀表示吗?

    生:一三得三

    师:有关三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能猜出有几句吗?

    生:有3句,这三句是: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师:说得真好,奖励你一颗“智慧星”!(智慧星图片)能不能根据这些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吗?

    生1:2×3、3×2

    生2:3×3

    生3:1×3

    生4:3×1

    2.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3的乘法口诀,总结得很好,现在我们分小组再来总结2和4的乘法口诀,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快、。

    (几分钟过后)

    反馈:

    小组1:2的乘法口诀我们总结出了两句,4的乘法口诀我们总结出了4句。

    小组2:我们也是这样想的。2的口诀是一二得二、二二得四;4的口诀是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小精灵非常欣赏你们成功的合作!

    (给说的好的小组发放“合作奖”)昌早

    想一想在编口诀时,你发现了什么?

    生1:2的乘法口诀有2句;3的乘法口诀有3句……几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生2:都是从1开始的。

    生3:最后的一句口诀两个数都一样。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小精灵要送你一个大拇指!

    (大拇指图片)

    师:可是我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问大家,1的乘法口诀怎么说?并你的想法。

    生:一一得一,因为就一个一。

    师接话说:是啊!一个一当然就是一了。

    三、练习反馈

    刚才你们学得很好,小精灵很高兴,返迅正小精灵要带你们去玩一玩,上哪儿去了?注意听。(放音乐)

    小精灵带你们来到小树林,小动物们都兴高采烈地参加动脑筋爷爷组织的有奖大赛,你们愿意参加吗?

    (l)口算:(卡片出示15道题)

    (2)投篮比赛:(说明:每人分一张卡片)

    师:小白兔和小花鹿进行投篮比赛,看谁投得准,投得快。

    (给做的快得同学发“优胜奖”)

    (3)游戏:“捉鼠比赛”

    说明:头饰上标有算式得数,卡片上有算式。

    黑猫队,3人;白猫队,3人。(戴头饰)

    师:看哪一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所有的算式卡片。

    (给获胜方发“合作奖”)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知道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认识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能力点:会解决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难点: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卡漏悔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春天来了,各种植物都发出了新芽,同学们种的向日葵在同学们的精心照料下发芽了,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好吗?

    二、自主探究: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出示主题图,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一棵幼苗上有两片叶子,表示几个2?用乘法怎样计算?你能编出口诀吗?

    两棵幼苗有几个子叶?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编出口诀吗?

    齐读口诀,记忆口诀。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又去看向日葵,他们长高了。看一看一行有几棵向日葵,应该用几个几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怎样编口诀?

    2行向日葵有几棵?3行呢?小组合作编出3的乘法口诀。

    3、用四根小棒依次摆成几个正方形,自己对照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出4的乘法口诀。把书上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根据“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来推理: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1=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

    三、拓展运用:

    1、对口令,记口诀。

    2、一一()()、()()得四、一()得三

    ()()得六、三三()()、二四()()

    四四()()、()()十二、一一()()

    3、听口诀写算式。

    三四十二、一一得一、二三的六、三三得九、一二得二

    二四得八、一四得四、二二得四、四四十六、一三得三

    4、计算,说出用的什么口诀?

    3×4、2×3、1×1、4×4、2×4、3×4

    5、开放题:两只青蛙一共有几只眼睛?有几条腿?

    6、做“做一做”第1题。

    森林里的动物们开联欢会时,小猴子带来一些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这些桃子一共有多少个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4×3+2、3×4+2、5×3-1、3×5-1

    7、4×3+4、2×3-3、4×4-4、5×3+2

    学生计算,说计算方法,第1、3题还有什么方法?

    8、实际操作:用学具展开想象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9、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乘加乘减解决。

    10、每人折4只纸鹤,晓东、天天、真真、花花、李明一共折几只纸鹤?

    11、每人跳三次,4个人一共跳几次?

    三年级数学书下册电子版

    【 #课件#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迹者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数学学习动力;情注文本,感受数学体温,则可以让数学学习成为生活需要。下面是整理分享的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事引入

    星期天,退休的张爷爷带着他的小孙子欢欢、明明和外孙女晶晶去动物园看大象。一进大门,欢欢他们就把张爷爷拉到了象园,张爷爷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了之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三人连忙答应向大象园跑去。

    欢欢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向爷爷喊道:“爷爷,爷爷,大象啊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

    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爷爷,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

    晶晶不急不忙,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外公,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

    “哎呦呦”张爷爷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据我所知,大象长得都差不多,怎么会不一样呢?”

    提问:孩子们,他们看到的都是大象,为什么他们向爷爷介绍得不一样呢?

    你能他们分别是从哪那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掲题:虽然都是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1

    谈话:(出示玩具水杯)这是什么?生1:水杯(杯子)

    师:对了,这是水杯,

    首先我们观察一下水杯

    指到主体部分,这是水杯的身子我们可以称之为杯身。

    指到把手,这是水杯的杯把。

    老师给每组的孩子都准备了一个水杯,老师在这里规定面向黑板坐的这个孩子的位置是水杯的前面,也就是贴有小鱼图片的那面,你能水杯的后面在哪里,水杯的侧面在哪里?

    生1:……生2:……生3:……

    师:非常好,现在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你站在冲渣水杯的哪面,看到了水杯的什么?

    生1:……生2:……生3:……

    (2)换位观察1:

    请孩子们记住你刚才看到的杯子的样子记在脑子里,相对的两组孩子交换你们所站的位置,指导其中的一组孩子换位,其他孩子跟着换位。

    换位要求:安静、快速。

    现在孩子们再次观察水杯,你看到了水杯的什么?和刚才看到的有区别吗?

    生1:看到了水杯的身子和把手,但杯身和把手位置和刚才看到的相反。

    生2:我看到的也是杯子的侧面,我这次只看到了杯身,没有看到杯把。

    生3:我看到的也是杯子的侧面,我这次只看到了杯把,没有看到杯身。

    师:闭上眼睛,想想前后两次观察的区别。

    (3)本位观察2

    你们真是能干的孩子,下面请一号位的孩子到2号位,3号位的孩子到4号位,这是杯子的哪面?侧面。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你现在看到了杯子的什么?

    生:看到把手像一条线,同时也看到了杯身。生2:我只看到杯身。

    师:为什么你没有看到把手?

    生:当我正对杯子的时候,杯身挡住了杯子的把手。多请几个孩子来说。尽量让孩子把话说完整,描述清楚。

    (4)换位观察2

    师:了不起,这些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孩子,你们还想到对面孩子的位置上去看看吗?

    生:想

    师:看哪组的孩子换位最快而且安静。这几组的孩子很不错,快速按老师的要求换完了位。已经开始了仔细的观察。能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吗?散州悄

    生1:……生2:……生3:.....

    通过刚才的学习,孩子们对观察物体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5)游戏,抢位置

    师:孩子们,想做游戏吗?

    生:想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用刚才学习的知识做一个找位置的游戏。师宣布游戏规则。

    出示杯子的方位图,请孩子迅速找到能看到这个图形的位置。(依次出现四幅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看到的图形。)

    师小结游戏过程。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一辆漂亮汽车,引来多多、贝儿、姐姐、杨扬洋的围观,请指出1.2.3.4幅图分别是从汽车的哪面看到的,是谁看到的?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抽学生汇报完成情况。

    2、独立完成数学书例题1。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完成情况,并说理由。

    四、活动

    1、请一个孩子当小摄影师完成摄影工作。

    师:这个叔叔在干什么呢?生:照相,摄影。(课件出示摄影图)

    师引导:孩子,你想当摄影师吗?如果你是摄影师,我要正面的照片你应当站在哪里照呢?后面呢?侧面呢?

    生:正面的照片要站在正面照,后面的照片要在后面照,侧面的照片要在侧面照。

    请上一个小模特,再请一个孩子当小摄影师,按刚才提出的要求完成照片,看他的位置是否正确。可以多让几个孩子来扮演这个角色。

    2、说一说,以下这些照片是在哪面照的?

    出示孩子们熟悉的班主任照片,让学生是从哪面拍摄的。

    五、小结

    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请学生起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师用张珂老师的课堂实录最后一段话来启示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

    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评析: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评析: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评析:有了上面给小熊拍照的经历,学生不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利用在上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

    3、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评析: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4、观察茶壶和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评析:观察对象由单个物体发展到两个物体的组合,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所不同。]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在学生经历了三次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过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评析:让学生根据大楼的照片想象大楼前、后、左、右的视图,由于在课堂里无法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这对一年级的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里向学生提出这一任务,主要是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一种机会。在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想象结果的基础上,再出示各种视图,一方面让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反馈。]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总评:本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设计者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活动作了精心设计。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2、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参观动物学校,你们高兴吗?

    二、教学例图

    1、出示例题图,组织学生观察

    看看小动物们正在干什么呀?(小动物们正在排队做操)

    师:小猴告诉我们它站在第1排第1个。小熊告诉我们它站在第2排第3个。

    小朋友,你们能他们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位置)

    2、课件演示:小兔在第几排第几个?

    (询问:怎样数到第4排的,怎样数到第2个的?)

    师:看来小动物排队做操都有自己的位置,而且都用第几排第几个来表示。

    3、课件演示:你能说出其它小动物的位置吗?

    (选2个-3个小朋友自由选择小动物位置)

    4、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小动物的位置。

    三、教学试一试

    小朋友,小动物做操有它们的位置,那么我们坐在教室里有没有自己的位置呢?

    1、师给小朋友明确一条为一组。

    2、直接指名某个学生让其他同学说出他的位置。

    (如果有错,让学生帮助改正)

    询问:第5组是怎样数的?第3个是怎样数的?

    3、请学生交流自己的位置(老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4、师:今天老师发现第几组第几个小朋友上课真认真,谁能告诉老师他叫什么名字?

    5、你还可以怎样说?

    四、巩固练习

    下面我们去看看小动物的家。

    1、多媒体演示内容为:书本85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的前半题

    (1)让学生根据书本所给的信息我住在第2层第3号来确定怎样数第几层第几号。

    (2)小朋友你们想去小动物的家玩玩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的家住在什么地方。

    选几只小动物让学生他们分别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小朋友说到哪一个就点击哪个小动物,课件会显示你是否说的正确)

    如果有错,请其他小朋友告诉他怎样数第几层第几号。

    (3)小朋友,老师家的门牌号是403,就是第几层第几号?并在图中找出相应的位置。

    2、多媒体课件演示书本85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的后半题。

    (1)让学生根据书本所给的信息第一层第二本是《新华词典》,来确定怎样数第几层第几本的。

    (2)然后让学生《成语词典》、《数学家的故事》分别放在第几层第几本。

    3、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到电*座位的特殊规律,然后讨论交流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座位。

    引导学生明确座位一般是单号在一边,双号在另一边。

    让根据所给的提示知道怎样来数第几排的。

    4、多媒体课件演示书本85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

    (1)按要求摆一摆: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先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在集体交流,最后一起总结得出数第几排是按从下往下的顺序来数的,数第几个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数的。)

    (2)4人小组合作,一个学生说其他同学摆。

    (3)然后再请几位小朋友到上面来通过课件操作,下面的学生说摆在什么位置,上面的同学操作!

    五、全课总结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

    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

    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

    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娃娃不能移动;2.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杯子)(冰箱、洗衣机)(书包)(笔盒)(河马、大象)……适时问:这个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1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二年级数学ppt课件免费

    【 #课件#导语】课件实质是一种,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下面是 无 给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的乘法口诀》,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扰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1页

    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提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本节课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与引领下制定了如下教学环节。

    1、引导编写“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2、自主编写一五得五、二五一十、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这四句口诀。

    3、根据口诀找规律记忆。

    4、课堂练习。

    5、总结全课。

    根据教学思路制定了如下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理解记忆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

    3、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亲历并理解口诀的形成过程和口诀的含义、作用。

    教学设想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的问题情境法和探究学习法。

    激情导课:

    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运用了许多儿歌的形式帮助我们快捷,方便地解决了许多加减法的计算,比如数的组成,和老师一起说一说5的组成好吧?5能分成1和4,1和4组成5,5能分成2和3,2和3组成5,5能分成3和2,3和2组成5,5能分成1和4,1和4组成5.今天我们把算式也编成口诀帮助我们学习,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

    明确目标:本节课我们有三个学习目标1、编口诀,2记口诀,3用口诀

    预期效果:课前老师让你们粘贴的国旗图形你们做好了吗?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了么?(一面国旗上有5颗星)你们真是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好孩子,课前的前置性作业完成的这么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这节课,有信心吗?(有)[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为编制相关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

    明主导学:

    一、探究5的乘法口诀

    (一)、编“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接下来我们一起编口诀,请看大屏幕老师也带来了什么?(国旗图),这是1面国旗,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一面国旗上有5颗五角星),继续观察贺李悄又增加了几颗星?(5颗)再来一面,又增加了几颗(5颗),是几个5(3个5)现在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三面国旗,每面国旗上有5颗星,一共有15颗五角星,)谁能提出数学问题?(3面国旗一共有几颗五角星?你会列示解答吗?拿出练习本,独立列算式,看着算式编句口诀编好后告诉你的同桌,你是怎么编的?

    自主学习:

    同桌编口诀,禅渣教师巡视编的情况。

    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这个小组举手最快,就你组吧!

    组1:(我们组列的算式是5+5+5=15,编的口诀是三五十五,三五表示什么?(3个5相加是多少?)

    组2:我们组是看图编的口诀,3个5就是15.所以三五十五,师:老师为你的出色表现而感到自豪

    组3:我们组列的算式是3×5=15,或5×3=15

    师:他和算式又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么?

    组4:(3和5是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15是乘法算式中的积。)(你的发言虽然不是很完整,但是能大胆是好样的)3和5是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十五是积,也就是乘法算式中的得数。

    师:如果不看图形三五十五这句口诀还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画圆圈的形式从纸上划出来吗?

    生:生在纸上用圆圈画图表示意思,教师巡查。

    组5:OOOOOOOOOOOOOOO或

    OOOOOOOOOOOOOOO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图了解学生对三五十五这句口诀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师:看来呀同学们对三五十五这句口诀理解的非常透彻,看着三五十五这句口诀,你还发现他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组6:小数字写在前,大数字写在后。乘法口诀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还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组7:我们习惯上还发现三五的小数字在前,大数字在后并且口诀中不写等于号)一句口诀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亲自编三五十五口诀的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三五十五理解的非常透彻,基本知道口诀的含义与来源。

    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参与的人数很多,讨论的也很激烈,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刚才我们通过三面国旗图编出了三五十五这句口诀,同学们在学习中不仅能独立思考,还能与同伴合作交流,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那么

    (二)、1面,2面4面5面国旗又能编出哪些口诀呢?

    1、看一看,数一数,一共多少?2、想一想,填一填,完成表格3、说一说,议一议,你的发现。

    国旗面数几个5乘法算式乘法口诀乘法算式

    自主学习:

    学生编口诀,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

    现在我们这样汇报,小组选一幅图来汇报,那个组先来,这个小组的同学永远是这么积极,大家一定向他们学习,,

    组1:我们组选的是第二幅图形,两面国旗是2个5,列的算式是2×5=10,或5×2=10,编出的口诀是二五一十,如果没有图形呢?只表示2个5吗?(既可以表示2个5相加是多少?还可以表示5个2相加是多少?)其他组有没有不同意见(二五得十)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组2:我们组选的是第四幅图,列的算式是4×5=20或5×4=20编的口诀是,四五二十。

    师: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提问)(设计意图:关注每位同学对口诀的理解情况)

    组3:五五二十五呢?,(指名提问)为什么只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呢?(生;因为两个因数相同,交换位置积不编)

    组4:汇报一五得五,

    师:一五是什么意思,得呢?五呢,为什么其他四句口诀没有得字,而一五得五要写得字?

    组5:其他四句口诀的得数满了十就不写的或等于,二一五得五没满十就要写得表示站位,所以前面那个小组编的二五得十,显然读起来不顺口。另外从数的读法与写法分析,10读作一十,写在一十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在合作时分工非常明确,而且当同学回答不完整时能做到及时补充。合作的非常好。自己编出了乘法口诀我们把自己的成果一起读一次好吗?口诀编好了,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呢。[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出其余的四句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以及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口诀来源的理解。

    (三)、寻找规律,记口诀

    读一读5的乘法口诀把你发现的小秘密讲给同桌听。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组1:口诀的第一句都是12345,从小到大排序,

    师:对啊,这样很有顺序,记起来方便。容易多了。

    组2: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5(都是5的乘法口诀)。

    组3:口诀相邻的两句中的下一句比上一句多一个5得数就多5,那师:如果老师忘记了三五十五,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老师记住呢?

    组4:口诀的后半句不满十就写上得字,满十不写。

    组5:一句口诀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发现,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四)、记口诀

    1、接下来用我们找到的规律记口诀好不好,看到同学们都累了,活动活动好不好。

    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齐读口诀

    2、好下面用我们找到的规律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口诀,记住背给同桌听。,下面我们来活动活动

    3、开火车:

    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接下来,和老师对口诀?,一起来好吗?谁单独敢和我较量?和老师一起对口诀,教师出前半句,或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对、例如三()十五等,老师为你们的出色表现而感动。

    三、课堂练习

    1、数学医生

    一五(五)三五(15)五五(二五)

    四五(2十)二五(十)

    一五()三五()五五()

    四五()二五()

    师:学习口诀有什么用呢,你知道吗?

    生1: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2;在解决问题是用口诀能马上算出得数)

    2、用口诀

    下面我们感受一下口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好不好?出示萝卜兔,冬天到了,兔爷爷给小兔准备了过冬的食物萝卜,仔细观察,一共有几个萝卜,谁能很快列算式计算

    任务三:用口诀(做一做)

    师:利用口诀的确能使我们的计算简便。

    检测导结,你对今天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赶快拿出检测题测测吧(同桌交换,集体讲评)

    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1、知识上。2、方法上。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想学什么?(还想学6,7,……的乘法口诀,那好,回去试着用今天学习的方法编6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5一五得五5×1=5

    2×5=10二五一十5×2=10

    3×5=15三五十五5×3=15

    4×5=20四五二十5×4=20

    5×5=25五五二十五5×5=25

    篇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的记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小黑板、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乘法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小黑板:

    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4+4+48+8+8+8+8+8+86+6+6

    3、大家掌握的很好,但要算出结果却很麻烦,不过老师能很快算出结果,大家信不信,试试看!玩游戏,同学们说出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老师能在一秒钟之内说出结果,来,神不神,其实老师用的是一个法宝,(神秘的)乘法口诀,板书,在我们的祖先又称为“九九歌”

    二、探究新知。

    1、引导编口诀。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怎样列式?

    板书:1个51×5=55×1=5

    如果编口诀就是“一五得五”

    两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师生一起列式、编口诀。

    2、尝试编口诀。

    3只手有几个手指?4只手呢?5只手呢?

    (1)让学生试着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

    (2)小组交流。

    (3)汇报:3个55×3=15,3×5=15三五十五

    4个55×4=20,4×5=20四五二十

    5个55×5=25五五二十五

    3、记口诀。

    (1)齐读口诀。

    (2)找规律记口诀。

    (3)对口令记口诀,打乱顺序记。

    (4)读歌谣,记口诀。男女生齐背,个人背。

    三、拓展应用。

    1、我能行(练习十第3题)

    一五()二五()

    三五()四五()

    五五()

    2、你一定会(一句口诀说两个算式)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五五二十五

    3、(练习十第4题)

    4、想一想

    5×1=()5×2=()

    口诀()口诀()

    5×3=()5×4=()

    口诀()口诀()

    5、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

    6、做练习十第8题。

    7、提高题。(出示课件)想一想: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走2大格代表几分钟,走3大格……能用上5的乘法口诀吗?

    四、归纳总结。让学生这节课有什么说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