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非共点力既不作用在同一点上,延长线也不交于一点的一组力。第五节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矢量相加的法则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那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 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参考系 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 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 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 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公式:Δx=x1-x2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公式:Δt=t2-t1
速度 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Δx/Δt
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 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
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参考系
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
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
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
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公式:Δx=x1-x2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公式:Δt=t2-t1
速度
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Δx/Δt
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
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奔?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以上就是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