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历史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ppt,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ppt

  • 历史
  • 2025-09-10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ppt?第二课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陷于瓦解。(2)灭亡情况: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那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ppt?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的思维导图可以通过以下结构和内容来概括:

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以下是该思维导图的详细内容: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开皇之治

隋朝的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

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经济的繁荣

民族交往与交融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与天竺佛学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5课 北宋的政治

陈桥兵变与北宋的建立

杯酒释兵权

重文轻武的政策

第6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的兴起与辽的建立

西夏的建立与宋夏和战

第7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女真族的崛起与金的建立

靖康之变与南宋的建立

郾城大捷与岳飞抗金

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方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旺

商业贸易的繁荣

第9课 宋代科技的发展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第10课 元朝的统治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行省制度的确立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1课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与朱元璋的统治

靖难之役与永乐大典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第12课 戚继光抗倭与郑成功收复台湾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郑氏政权的抗清斗争

第13课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清朝对新疆的管辖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第14课 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第四单元 近代前夜的危机与机遇

第15课 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兴起

李自成起义与明朝的灭亡

清朝的建立与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统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技巨著的涌现

北京城的营建与明长城

小说与戏曲的繁盛

第17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昆曲与京剧的兴起

《红楼梦》等名著的问世

第18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以下是思维导图对应的图片展示:

这些图片和文本内容共同构成了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的完整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与做ppt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过程的学科,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个方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开封,赵匡胤即宋太祖。他通过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登上皇位。

2.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行政上削弱宰相权力,并设置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1. 1127年,金灭北宋,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 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3. 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1. 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2. 手工业兴盛,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都有显著发展。

七年级下册第2课ppt

我们学习苏教版七年盯御昌级历史课本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我整理了关于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课本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课本知识1-8课

第一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 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

- 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 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第二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建立时间:618年 都城:长安

- 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 魏征: 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简化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七年级下册第二课ppt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讲解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隋朝的兴亡以及唐朝的建立与初期发展,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讲解: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背景: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为多个政权,长期的战乱使得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渴望统一。

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统一:隋文帝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先后灭掉陈朝和其他割据势力,于589年实现全国统一,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

二、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隋炀帝在位期间开凿了大运河。

路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意义:大运河的开凿极大地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ppt课件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ppt的全部内容,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隋灭掉陈,统一南北。2、隋朝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河运。(2)时间:在位时开凿,从605年起。第2课时贞观之治 1、隋朝的统治只经历两代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