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历史

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李光地上万言书是哪一集

  • 历史
  • 2025-09-09

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及死因 简介:李光地,字景明,号容斋,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梁安人氏,出生于明末的神州大地。他是一位博学多才、辅佐清廷的政治家和军事人物。历经明朝万历到清朝顺治时期的多次变革。其涉猎范围甚广,上通天文、下达地理,涉猎军事与儒学皆有独到见解。因其治国理念卓越及非凡才智,成为康熙皇帝最信任的重臣之一。那么,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揭秘史上真正的李光地

李光地 (清朝康熙年间大臣)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著名清官、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于福建安溪,自幼聪颖。十三岁时全家遭遇山贼,后奋力脱险,归家后志于勤学。康熙三年(1664年),李光地乡试中举。康熙九年(1670年),他于庚戌科会试中成绩出众,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他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康熙十二年(1673年),李光地充任会试同考官。同年五月,他请假南下福建省亲。[2]

平定三藩

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举兵造反,郑锦占据福建泉州。李光地与家人藏匿山谷间,郑锦和耿精忠派人招安,被李光地坚决拒绝。[3]康熙十四年(1674年),李光地暗中书写密折,藏在蜡丸中,派人暗中送往京城,最后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给皇帝。

李光地上万言书是哪一集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皇帝派遣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赏赐千两金,谥号“文贞”。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17]

李光地 (清朝康熙年间大臣)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著名清官、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于福建安溪,自幼聪颖。十三岁时全家遭遇山贼,后奋力脱险,归家后志于勤学。康熙三年(1664年),李光地乡试中举。康熙九年(1670年),他于庚戌科会试中成绩出众,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他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康熙十二年(1673年),李光地充任会试同考官。同年五月,他请假南下福建省亲。[2]

平定三藩

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举兵造反,郑锦占据福建泉州。

李光地 (清朝康熙年间大臣)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著名清官、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于福建安溪,自幼聪颖。十三岁时全家遭遇山贼,后奋力脱险,归家后志于勤学。康熙三年(1664年),李光地乡试中举。康熙九年(1670年),他于庚戌科会试中成绩出众,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他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康熙十二年(1673年),李光地充任会试同考官。同年五月,他请假南下福建省亲。[2]

平定三藩

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举兵造反,郑锦占据福建泉州。李光地与家人藏匿山谷间,郑锦和耿精忠派人招安,被李光地坚决拒绝。[3]康熙十四年(1674年),李光地暗中书写密折,藏在蜡丸中,派人暗中送往京城,最后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给皇帝。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著名清官、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

李光地简介如下

基本信息:李光地生于1642年,逝于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是泉州安溪湖头人。他自称是唐朝高祖李渊二十子江王李元祥的后裔,但也有说法认为他出自开漳先锋李伯瑶的家族。

仕途成就:李光地在清康熙九年考中进士,后进入翰林院,并逐步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以其卓越的政绩和显著的贡献著称,康熙帝对他赞誉有加,曾三次亲赐御匾以表彰他的功绩。

历史贡献:在明末战乱不断、民族矛盾尖锐、朝政腐败、水利设施疏于维护、水患频繁的时代背景下,李光地以其智慧和勤奋,成为了清初政治的重要支柱。他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特别是在“平三藩”、整治河务和漕运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李光地墓

李光地墓的具体位置和详细情况在参考信息中并未提及,因此无法给出详细的描述。但根据历史人物的常规做法,李光地墓很可能位于他的家乡或与他有深厚联系的地方,且通常会受到保护和纪念。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李光地墓的信息,建议咨询相关的历史研究机构或访问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就是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的全部内容,李光地简介: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今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间大臣,理学名臣。李光地死因: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皇帝派遣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赏赐千两金,谥号“文贞”。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