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化学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化学
  • 2025-09-05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6�110H2O)=572g⑶①n(NaNO2):n(NaNO3)=5:3②m(NaNO2)(最大)=101.3g规律小结: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技巧:1.差量法: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需“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等,那么,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一等奖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以下是对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详细讲解,包括知识要点、例题及解析。

一、知识要点

化学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v)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n)之比,也等于反应中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

在同温同压下,化学方程式中各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为气体的摩尔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是常数)。

计算步骤

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将已知的物理量(如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转化为物质的量。

利用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的关系,设立等式进行计算。

二、例题及解析

例题1:某学生用$12.5mol cdot L^{-1}$的浓盐酸配制$0.1mol cdot L^{-1}$的稀盐酸$250mL$。在标准状况下,向稀释后的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求:(1)可以生成氢气的体积。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联系,可以参考一下一点技巧,希望对你有所提高:1.物质的量是宏观和微观之间,定性学习到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之间相互联系的一座重要桥梁。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在心里建起这座桥梁。

气体体积(V)(S.T.P下)

*22.4/mol

↑|

÷22.4/mol

÷M

|

*NA物质的质量(m)

物质的量(n)

微粒数(N)(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

*M

↑|

÷NA

÷

|

|

*

÷1000P

*

|

|

÷M液|

|

M液

V液|

|V液

(M为摩尔质量g/mol)

|

*1000P

|

↓质量百分比浓度(a%)物质的量浓度(c)

要正确理解桥梁中各个物理量的意义,记住“乘”“除”关系,绝不能搞错。根据题给条件及所要求的问题,从“桥梁”关系图中寻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找住最基本的“乘”“除”关系。2.运用比较的方法,掌握各种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在解答“物质的量”有关题目时,首先应对各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搞清楚,同时又要善于将各概念之间进行比较,且对各种量进行换算。

3.利用守恒法进行化学计算:守恒法在整个高中化学计算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其常见的守恒法有三种:

①质量守恒:

反应前后某种元素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②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

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多加练习,定会学好的,加油!

物质的量优秀教案

(1)含0.2摩尔氧原子的硫酸的质量是: 4.9g ;含16克氧元素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24.5g ; 该硫酸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

(2)0.3摩尔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与 16g质量的三氧化硫中的氧元素质量相同

(3)2.2克二氧化碳中氧原子物质的量与2.3g质量的二氧化氮中氧原子物质的量相同

(4)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中氧元素质量比为: 1:3硫元素质量之比为:1:2

(5)氯化亚铁与氯化铁中氯元素的质量比为3:2,则氯化亚铁与氯化铁物质的量之比为: 9:4.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电子版

1.高三化学教案优秀范文

一、教材分析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

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可采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物质的量板书设计

①6.72L CH4=0.3mol=4.8g②3.01×10^23个HCL分子=0.5mol=11.2L=18.25g

③13.6g H2S=0.4mol=8.96L ④0.2mol NH3=4.48L=3.4g

(1)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3>1>4

密度=m/V

①4.8/6.72=0.71g/L ②18.25/11.2=1.63g/L

③13.6/8.96=1.52g/L ④3.4/4.48=0.76g/L

(2)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3>4>1

(3)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3>1>4

氢原子个数

①0.3*4=1.2mol ②0.5mol③0.4*2=0.8mol④0.2*3=0.6mol

(4)氢原子个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1>3>4>2

以上就是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的全部内容,“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