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燃料电池:使用惰性电极,通过引入两极物质的反应产生电能,如H2、CH4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通常为碱性介质如KOH 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表示。速率受内因(物质结构和性质)以及外因(温度、催化剂、那么,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预习必备!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 CO2、P2O5等。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刚开始接触化学时,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较多。 那么第二单元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和化学方程式呢?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1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刚开始接触化学时,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较多。 那么第二单元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和化学方程式呢?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的知识总结,第一章是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二章是水和溶液。具体知识点如下: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知识点包括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物质的变化,观察实验的方法,课本中四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绿色化学,物质组成的奥秘等。
第二节化学之旅
知识点包括化学探究活动的环节,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知识点包括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过滤与蒸发,仪器的洗涤、装配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知识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分子,认识水的天然循环,淡水资源与水的人工净化,几种常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纯净物与混合物等。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知识点包括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分解反应,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原子的本质与区别,分子、原子与物质构成的关系,原子与分子的比较,氢气的燃烧,化合反应,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燃料的特点等。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知识点包括原子能不能分,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史知识,原子、离子与物质的相互关系等。
第四节元素
知识点包括元素,元素的存在与分类,元素、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物质的简单分类,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周期表等。
以上就是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合集:一、化学能与电能 原电池原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构成条件包括电极材料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电极间连接、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电极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需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