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生物群?澄江生物群的发现让我们得以真实地观察到地球海洋中最古老的动物形态,揭示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海洋中生活着种类繁多、生态多样的动物。长期以来,大多数地层中保存的硬骨骼化石误导了我们对早期生命的认知。比如叶足动物门中的有爪动物,仅在南半球少数陆地地区存在。然而,澄江生物群的研究表明,那么,澄江生物群?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云南澄江化石群遗址,位于澄江帽天山,揭示了距今约5.3亿年前的早寒武纪生命奇迹。这个时期比恐龙时代的侏罗纪还要早4亿年,生命形态令人惊叹。例如,抚仙湖虫作为节肢动物的祖先,成虫长达11厘米,腿肢多达35至45对;奇虾的特有大抓肢,被认为是节肢动物或圆神经动物的分支;昆明鱼和云南虫展示了脊索生物的关键特征,将脊椎动物起源提前了4000万年。
澄江动物化石群被誉为“古生物圣地”和“世界级化石宝库”,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集中且完整的例证。已发现的40多个门类和180多种珍稀化石中,三分之二是新种。帽天山作为化石模式标本的代表,引起了全球古生物学界的关注。特别是1984年在帽天山的发现,让研究者得以深入探讨脊索动物的起源,与人类起源和进化紧密相连,澄江化石群因此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帽天山的化石揭示了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如云南虫和昆明鱼,它们将脊椎动物的历史向前推进了约5000万年。这些化石为研究各类动物门类的原始特征和演化趋势提供了关键证据,例如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等。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支持了广义进化论,其独特性和时代价值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贡献。
《纽约时报》评价澄江化石群为20世纪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之一,称赞其不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软体动物化石,而且其软体结构和骨骼保存的完美性令人惊叹。
1984年7月1日,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次发现了现已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并立即进行了大规模系统采集。在1984年和1985年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澄江生物化石群分布广泛,在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中的泥质岩层中均有发现,其时代为寒武纪早期,距今约5.3亿年。虽经5亿多年的沧桑巨变,这些最原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动物软体构造保存完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一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它们生动如实地再现了当时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澄江生物化石群出现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除了低等植物藻类外,大量代表现生各个动物门类的动物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大多数现生各动物门类代表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都有其发现。而在寒武纪之前,除了分散的海绵骨针外,还没有出现过这些动物。
藻类为最简单最古老的植物,现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淡水中及潮湿地区,都可见其踪迹。澄江生物化石群包括大量的藻类化石,它们常富集在岩层面上保存,其特征多为不分枝的粗、细不同的丝状体,极少类型呈螺旋状体。
1984年7月1日,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学者侯先光先生已在野外连续工作二十几天了,他持续寻找好的地层剖面,以采集当时他所专长早期寒武纪地层中的古介形虫化石(bradoriids;又称为高肌虫或金臂虫,是一种古老的小型双瓣壳节肢动物)。这天,他选择云南省澄江县帽天山西面山坡上的地层出露面开始系统采样工作;在发现两个不寻常化石之后,一种之前仅见于加拿大伯吉斯页岩(Burgess Shale)中的节肢动物化石-纳罗虫(Naraoia),赫然出现在岩石的新噼开面上(至此明瞭之前二个奇特的化石,分别是纳罗虫的前、后背甲);随后,又陆续发现了多个之前未曾发现并且保存软体的化石-包括林桥利虫(Leanchoilia;又称为始虫)、鳃虾虫(Branchiocaris)、日射水母贝(Heliomedusa),以及帽天山虫(Maotianshania)等。其后持续的调查与研究,又发现了许多新类别的化石,距今五亿三千万年前的「澄江生物群」就这样被意外地发掘出来了。
澄江生物群最早是在一种黄绿色细粒泥质岩中所发现,在岩石地层的划分被归属于筑竹寺组的玉桉山段;不过,也在泥岩地层之上的粉砂岩中发现丰富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并且在地理上的分布也扩及云南的东部地区。
地质环境、地质活动等。
1、地质环境:澄江动物群化石的形成得益于寒武纪早期的地质环境。在那个时候,地球上的海洋环境非常适合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由于地壳运动频繁,大量的泥沙迅速沉积在海底,将大量的古生物迅速埋入泥沙下,阻断了其余空气的接触,使得古生物得以保存下来。
2、地质活动:在澄江动物群化石形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的地质活动比较缓慢,处于山区,在被发现之前并未受到大规模人为干扰。
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由侯先光在1984年7月1日于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次报告,立刻引起了广泛的科学关注。这一化石群遍布于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泥质岩层中,年代约5.3亿年前,展现了寒武纪早期的生物景观。尽管历经变迁,这些软体构造的海洋动物化石保存得极为完好,形态各异,生动地再现了古海洋的生命景象,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提供了宝贵的证据。
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震惊了世界科学界,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该化石群出现在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除了简单的藻类外,许多现生动物门的代表物种同时出现。这意味着,大多数现生动物门在澄江化石群中都有代表,而在寒武纪之前,这些动物尚未出现。
澄江生物化石群中包含藻类、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刺胞动物门(腔肠动物门)、鳃曳动物门、动吻动物门、叶足动物门、腕足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超门、棘皮动物门以及一些分类位置不定的类群。这些化石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的理论的重要证据。
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填补了我们对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所知甚微的空白。在此之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保存软体的生物群是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但该生物群比澄江化石群晚1000多万年。
以上就是澄江生物群的全部内容,澄江生物群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 珍稀动物化石的发现地,其中有无脊椎动物化石,也有原始脊索动物化石。澄江生物群:澄江生物群,位于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产出地层为云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黄绿色粉砂质页岩中, 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