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的课文原文如下: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那么,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语文四年级上册》是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包括课文、习作、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
本套录音带与《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四年级 上册》配套使用,共两盒。内容包括所有精读、略读课文,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以及两篇习作例文。全部录音内容邀请广播电台专业播音人员朗读,语音规范,声情并茂,可有效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提高朗读和说普通话的能力,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品位。
四年级上册的语文书内容有如下:
一、《长城》。
1、长城修筑在崇山峻岭之间,“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才”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
2、《长城》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3、修筑在八达岭的长城特点是:高大坚固。
4、垛子的位置:城墙外沿,作用:瞭望和射击。城台的位置:城墙顶,作用:屯兵。
【导语】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精卫填海》课文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注释
1选自《山海经·北山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2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3少女:小女儿。
4东海:浙江省东面的海。
5溺(nì):溺水,被淹死。
6故:因此。
7堙(yīn):填塞。
古文今读
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出游到东海,淹死了未能返回,因此变成了精卫鸟,经常嘴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
知识点
释词: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少女:其实跟现代的意思很相近,现代延伸为青年女孩,这里指小女儿。
溺:淹没在水里丧命,溺水而亡。(小朋友不要随便玩水哦)
衔:用嘴叼。
堙[yīn]:填塞。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背诵技法:
前一句:“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的课文原文如下: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解释与拓展:
这篇课文《观潮》是一篇生动的记叙文,描述了作者在海宁盐官镇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经历。
第一组
1观潮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3 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6 爬山虎的脚
7 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 巨人的花园
10* 幸福是什么
11 去年的树
12*小木偶的故事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 白鹅
14*白公鹅
15 猫
16*母鸡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 长城
18 颐和园
19*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21 搭石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卡罗纳
24*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五彩池
2 小青石
3 麻雀
4 迷人的张家界
5 仰望布达拉
6 一个苹果
7 幻想家
8 人造发光植物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
一、《长城》
1、长城修筑在崇山峻岭之间,“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才”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
2、《长城》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3、修筑在八达岭的长城特点是:高大坚固。
4、垛子的位置:城墙外沿,作用:瞭望和射击。城台的位置:城墙顶,作用:屯兵。
二、《颐和园》
1、游览颐和园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耸立”体现出佛香阁的高;“一排排”说明了排云殿的占地面积大。
3、具体说明“狮子姿态不一”的话是:这么多的狮子,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4、《颐和园》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
5、长廊的长,佛香阁的高,排云殿的金碧辉煌,昆明湖的绿和静,十七孔桥的狮子姿态不一。
以上就是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的全部内容,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一、《长城》1、长城修筑在崇山峻岭之间,“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才”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2、《长城》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3、修筑在八达岭的长城特点是:高大坚固。4、垛子的位置:城墙外沿,作用:瞭望和射击。城台的位置:城墙顶,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