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物理?高中物理必修一共分为四章,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探索运动的描述 参照系的概念:理解参照系如何影响对物体运动的描述。 质点的运用:将物体简化为质点,以便更方便地进行运动分析。 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区分时间与时刻,理解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及速率:定义并计算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速率。那么,必修一物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章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滑动摩擦力f = μFN,静摩擦力f = μFN;最大静摩擦力f = μFN(注意:μ滑动摩擦定律与μ静摩擦定律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认为是相同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直角三角形为主进行计算
第二章 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式:-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1) 以上公式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 公式⑥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以下规律:
(1). 速度比为:1 : 2 : 3 : ... : n
(2). 位移比为:1^2 : 2^2 : 3^2 : ... : n^2
(3). 位移比为:1 : 3 : 5 : ... : (2n-1)
(4). 平均速度比为:1 : 3 : 5 : ... : (2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1) 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 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 瞬时性: 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 局限性: 只存在于惯性系中, 适用于宏观低速。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章节顺序依次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首先介绍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概念,然后讲解了时间和位移的基本知识,接下来是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以及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最后介绍了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中,首先通过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接着详细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随后涉及自由落体运动,最后讲述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涵盖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弹力、摩擦力等内容,并介绍了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则深入探讨了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详细讲解了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单位制,牛顿第三定律,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展示了牛顿定律的应用。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的开始部分,我们首先学习了质点的概念,了解了参考系和坐标系的重要性,这些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紧接着,我们探讨了时间和位移的含义,这对于理解运动的描述至关重要。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通过实例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以及如何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

必修1
运动学公式
V=△X/△t a=△V/△t
S=V0t+1/2at2 S:位移 V0:初速度 a:加速度 t:时间
S=1/2(V0+Vt)t Vt:末速度
2aS=Vt2-V02
Vt=V0+at
自由落体:H=1/2gt2 2gH=Vt2 Vt=gt
胡克定律:F=kx k:劲度系数 x:表示以原长为基准的形变量
牛顿第二定律:F=ma
一、 基本关系式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 推论
1、 vt/2=v=(v0+v)/2
2、vx/2=
3、△x=at2 {xm-xn=(m-n)a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两种运动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v0=0 a=gv=gt h=1/2gt2 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v0=0 a=-g
高一必修一物理中涉及的主要物理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位移:
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字母s或x表示,单位是米。
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用字母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
加速度: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用字母a表示,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力:
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物理量,用字母F表示,单位是牛顿。牛顿是力的基本单位,用于衡量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质量:
描述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用字母m表示,单位是千克。
时间:
描述事件发生先后顺序和持续长短的物理量,用字母t表示,单位是秒。
这些物理量是高一必修一物理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它们构成了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框架。在学习这些物理量时,不仅要理解它们的定义和单位,还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计算公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物理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 基本概念
1、 质点
2、 参考系
3、 坐标系
4、 时刻和时间间隔
5、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 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 平均速度: 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 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 (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以上就是必修一物理的全部内容,②、矢量性 ③、瞬时性④、独立性 ⑤、相对性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1、 内容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①等值、反向、共线、异点 ②瞬时对应 ③性质相同④各自产生其作用效果3、 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点四、 力学单位制1、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