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VCC)CVCC作为国内唯一的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为国内院校、企业和研究单位提供兽医微生物菌种供应、使用审批服务。拥有225种、2300余株菌(毒)种,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原虫等。出版《中国兽医菌种目录》(2008年版),提供菌种保藏、共享服务。那么,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成立于1979年,是中国唯一同时提供一般菌种资源服务和专利生物材料保存的国家级保藏中心。CGMCC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设立,提供广泛服务包括分离、收集、保藏、交换和供应各类微生物菌种,保存用于专利程序的可培养生物材料,以及进行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研究。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隶属于保利中轻集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设立于1979年,是中国国家工业微生物菌种中心。CICC保藏各类工业微生物资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生物化工、健康产业、产品质控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已通过ISO 9001和17034资质认证。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成立于1985年,是专业培养物保藏机构,保藏范围广泛,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动植物病毒、噬菌体、人和动物细胞系等。CCTCC保藏各类培养物40,000余株,已通过国家专利局、教育部批准成立。
中国药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PCC)是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药学微生物菌种的收集、鉴定、评价、保藏、供应与国际交流等任务。CPCC现保藏各类药学微生物资源62038余株,拥有抗病毒、抗耐药细菌、抗真菌、抗肿瘤、酶抑制剂和生物转化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特色菌种。
微生物菌种资源收集保藏管理
近代微生物菌种收集保藏始于20世纪20年代,仅有零星菌种存放在有关的酿造实验室或医院。30年代后期,方心芳先生在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开始将数量较多的菌种资源加以收集和保藏。1979年成立国家微生物菌种收集保藏专门机构。
原国家科委于1979年批准成立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下设7个国家级专业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表2),分别负责农业、工业、林业、医学、兽医、药用及普通微生物菌种资源的收集、鉴定、保藏、供应及国际交流任务。制订了国家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条例。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及下属7个专业菌种中心,在国际菌种保藏联合会(WFCC)注册,并于1991年在北京主持召开“国际菌种保藏联合会”第七届大会。它是中国微生物菌种资源收集保藏工作的鼎盛时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菌种中心由于缺少经费而面临解体,菌种保藏管理专业科技人员流失,菌种保藏库及实验室无力维修,国家菌种资源收集工作几乎停顿,库藏菌种的安全受到严重威协。直至1999年设立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后,一些菌种保藏中心才逐步开展有计划的收集、保藏工作。一些部门或地方,甚至学校和科研单位也建立了菌种保藏机构(表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作为国内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其在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区划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研究所拥有两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分别是“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和“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实验室,专注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技术创新。
研究所设有8个研究室,涵盖多个农业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同时承担着“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重要职责。
研究所还建有9个实验站(基地),为科研活动提供了实践与实验平台。通过与3个试验协作网紧密合作,研究所致力于推动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作为全国农业资源信息中心和国土资源农业利用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研究所不仅为全国农业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还挂靠国家遥感中心农业应用部、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研究部、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和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等,进一步加强了与行业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研究所还编辑出版了《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土壤肥料》、《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中国农业信息》和《农业科研经济管理》等学术刊物,为国内外农业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交流与分享的平台。
微生物菌种作为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自1952年起,农业部高度重视这一领域,当时设立的兽医生物药品监察所(现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被赋予收集、鉴定和保藏兽医微生物菌种的职责,同时为相关制造单位、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提供服务,满足生产、科研和教学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开发我国的微生物资源,推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1979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引领下,成立了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其中包括多个专业保藏中心,其中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就是其中之一。1980年,农业部根据国家科委的指示,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设立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兽医微生物(细菌、病毒、原虫和细胞系)的保藏、管理和交流,同时在哈尔滨、兰州和上海的兽医研究所设立分支,负责特定菌种的保管工作。
作为世界菌种保藏联合会数据库的成员,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与全球众多菌种保藏机构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该中心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鉴定与保藏设备,已经成为保藏微生物种类最多的中心之一。中心的核心任务是广泛收集国内外兽医微生物资源,确保其安全保存,并为养殖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科研教育提供标准化的实验材料,服务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编撰的《中国农业菌种目录基本信息》于2005年12月首次出版,共301页,约487000字。该书的版次为初版,印刷时间也是2005年12月。开本采用标准尺寸,使用胶版纸印刷。ISBN号为9787801679116,封面为平装设计。
以上就是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全部内容,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成立于1979年,作为一家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它在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共享和持续利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该中心设立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致力于本土微生物资源的探索、发现和保存,同时确保生物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CGMCC为工农业生产、卫生健康、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