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历史

西游记的历史,西游记86版有鬼

  • 历史
  • 2025-04-15

西游记的历史?是真实的历史。《西游记》讲述的是一个曾经。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唐代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因为违反当时朝廷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规定,从凉川偷偷溜出去,只身前往天竺拜佛求经,玄奘走过了十万八千里路,耗费17年时间才到天竺,并求取六百多部梵文佛经典籍。回到长安以后,玄奘奉旨主持佛经翻译工作。那么,西游记的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西游记是唐朝的吗

《西游记》来历:唐代佛学大师玄奘(俗名“唐僧”),为了剔除佛经的谬误,弄清佛教的根本,决定到佛教圣地天竺(今印度)去取经。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

贞观元年(627年)唐僧离开长安(今西安)西行,经兰州,到凉州(今甘肃武威),然后西奔瓜州(今甘肃安西),出玉门关,进入了400公里荒漠。他曾迷失方向,渴昏倒地,在被夜半凉风吹醒后,找到水源,又继续前行。他抱定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的决心,以惊人的顽强毅力,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历时18载,行程2500公里,亲历110个,于贞观十九年正月,带着650多部佛教经典回到祖国,受到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

唐太宗李世民还在洛阳行宫召见了他,亲自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3月初,他奉诏口述所见,由门徒辩机辑录成10余万字的《大唐西域记》。书中介绍了西域诸国的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资料等等。后门徒慧立、彦琮编撰《大唐大慈恩志三藏法师传》,为神化唐僧,在描绘他突破艰险、一意西行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

西游记的历史详细简介

是真实的历史。

《西游记》讲述的是一个曾经。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唐代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因为违反当时朝廷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规定,从凉川偷偷溜出去,只身前往天竺拜佛求经,玄奘走过了十万八千里路,耗费17年时间才到天竺,并求取六百多部梵文佛经典籍。

回到长安以后,玄奘奉旨主持佛经翻译工作。他的弟子就把他师父的西行见闻和经历写成一本《大唐西域记》。玄奘逝世后,他的另外两名弟子慧立、彦悰将玄奘的生平以及西行经历,又编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他们为了弘扬师父的业绩,他们在书中进行了一些其神异的色彩越来越浓。其神异的色彩越来越浓。然后取经故事在社会流传。后来,人们也普遍的认为,这就是《西游记》的最早起源。

西游记中的徒弟是唐僧取经之初收的,现实中的徒弟却是在取经之后收的。

第一个徒弟是在唐僧回来的途中收的,据说是一个西域神童,聪颖绝伦,过目不忘,记忆力几乎没人能比得过他。这跟孙悟空很相似,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相对于大唐来说本来就是异族人了,而且神通广大和唐玄奘的神童大弟子的身份也十分相符。

第二个徒弟是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的侄子——窥基,出身将门,却自幼通学儒典,熟读兵书。

孙悟空出世的故事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西游记青少版全文

1、《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2、《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朝代是哪个朝代

《西游记》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的事件。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僧人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扩展资料: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一般认为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书中讲述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等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也有观点认为西游记是暗讽权力场的讽刺小说。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来,西游记被改编成各种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等,版本繁多。

以上就是西游记的历史的全部内容,《西游记》来历:唐代佛学大师玄奘(俗名“唐僧”),为了剔除佛经的谬误,弄清佛教的根本,决定到佛教圣地天竺(今印度)去取经。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