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高一历史必修二,高一历史必修二电子书

  • 历史
  • 2023-04-29
目录
  • 高一必修二历史课本电子版
  • 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 高一历史必修二电子书
  • 2022高一历史必修二电子课本
  • 高一历史必修二人教版电子书

  • 高一必修二历史课本电子版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则肆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瓦解原因:

    ①根本: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直接:私田出现;

    井田制瓦解的标志:鲁国实行初税亩

    井田制彻底瓦解: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点:土地个人所有、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或转让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影响: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4、抑制土地兼并

    (1)目的: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措施:

    (1)北魏至唐实行均田制

    (2)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收税。

    (3)评价: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重农抑商

    1、“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及目的

    (1)始于战国时商鞅变法

    (2)直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保巩固封建统治

    2、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

    (1)商周时期: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2)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3)西汉:推行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4)明清:仍固守重农抑商,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积极:

    (1)确保赋税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巩固小农经济。

    (2)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消极:不利于工商业和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强化小农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海禁”与“闭关锁国”

    1、(1)明朝“海禁”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

    (2)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孙雀轿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②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③客观原因:西方殖岁埋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2、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

    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侵略。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和条件

    原因:

    a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b社会根源:欧洲人寻金热。

    c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商路受阻引起商业危机。

    d宗教因素:教会鼓励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主观条件:西、葡王室的支持。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2、过程:

    ①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支持)西欧—好望角

    ②1492~1498年哥伦布 、西班牙(支持)西欧—美洲

    ③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支持)西欧—好望角—印度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支持)环球旅行

    3、影响:

    1、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

    2、结束了世界彼此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导致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4、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海上马车夫”——荷兰

    1、荷兰兴起的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 经商和从事手工业的传统;

    3)较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4)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的受益者;

    5)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取得了独立

    2、荷兰的殖民扩张:

    (1)扩张形式:建立东印度等垄断性贸易公司

    (2)殖民区域:非洲、亚洲、美洲

    (3)结果:17世纪“海上马车夫”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日不落帝国”——英国

    1、英国兴起的条件: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2)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工商业实力雄厚;3)拥有强大海军。

    2、殖民扩张:

    扩张区域:亚洲印度、北美、非洲、大洋洲

    殖民过程:

    ①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②17世纪初,成立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北美建立殖民据点。

    ③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爆发三次英荷殖民战争,荷兰战败。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尼德兰,改名纽约。

    ④英法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法国终败,夺取北美和印度殖民地。

    结果: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早期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抢掠、欺诈、奴隶贸易、海外贸易

    殖民扩张罪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大量屠杀印第安人、黑奴贸易、垄断贸易、洗劫当地国库。

    殖民扩张影响:

    ①对欧洲:为西欧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

    ②对殖民地:给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③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世界市场的拓展

    世界市场拓展的原因:殖民扩张和掠夺

    拓展的表现: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

    影响: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前提和条件:

    A、前提:18世纪英国资产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B、条件:

    ①资本——通过殖民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财富。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③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海外贸易扩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直接和必要条件)

    2、过程: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

    新兴工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拓展:由英国到欧洲和美国。

    完成标志:机器大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1840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工业革命的影响:

    a生产力:大机器取代手工劳动,极大提高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组织形式: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工业比重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

    c社会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d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e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f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4、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确立欧美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世界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使亚非拉许多国家沦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倾销地。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

    1、前提和条件:

    A、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条件:

    ①资本——资本积累和和殖民地的长期掠夺

    ②劳动力——自由劳动力增长,工人素质提高。

    ③技术——19世纪3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④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必要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成就和主要标志)

    1866年发电机-西门子(德);电灯―爱迪生(美);电话-贝尔(美)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的成就)。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德)-汽车、飞机-莱特兄弟(美)发明等。

    ③化工工业的发展,制成包括炸药等化工合成材料。

    ④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新兴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促进生产力巨大增长,进入“电气时代、钢铁时代”。

    ②促成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③导致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④推动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总结(完整版)(2)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0

    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知识点1

    识记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及影响、“自由放任”政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具体原因:

    ①劳动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

    ②股票投机过度

    ③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使市场虚假繁荣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矛宽销盾尖锐

    (2)爆发的标志、地域范围: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 美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经济危机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

    (4)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5)影响:

    ①对各国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②(各国):加深各国社会危机:游行罢工不断;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

    ③(世界):各国加紧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矛盾尖锐。同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强烈反抗,从而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④促使罗斯福新政,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2、胡佛反危机措施

    (1)措施: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不干预经济。

    (2)结果:经济危机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知识点2

    识记罗斯福新政,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1、背景: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极大破坏

    ②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使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措施克服危机

    ③罗斯福就任美国新一届总统

    -2、目的:尽快摆脱危机,实现经济复兴(直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本)

    -3、措施

    ①整顿金融(突破口);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③调整农业——成立农业调整局,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④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建立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4、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

    -5、评价:

    积极:

    ①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迅速恢复发展(经济);

    ②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敏纳,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政治);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此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到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世界)

    局限:④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桥巧没的本质,不能完全消除危机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知识点3

    应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

    ①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建立“福利国家”

    ③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④“新经济”的出现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含义:私人垄断组织和国家政权相结合

    (2)背景:

    A二战后,欧洲面临重建任务;

    B以国家干预为特点的罗斯福新政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3)历程:

    A首次大规模成功的实践: 罗斯福新政;

    B二战结束--70年代初 :普遍盛行;

    结果: 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C 70年代初: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现“混合经济”;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滞胀”

    (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内部调整),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3、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 缓解贫富悬殊带来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2)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

    (3)发展阶段:

    A、二战后:逐步建立 ;

    B、20世纪60、70年代:逐步完善

    C、73年经济危机后:受挫,但继续发展;

    D、80年代后:缩小规模

    (4)评价 ( 积极;弊端)

    积极:

    A 使穷人受惠不少,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利于社会稳定;

    消极:A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B助长了惰性,降低了工作积极性

    -4、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

    A、增长速度最快;

    B、比重迅速上升,超过物质生产部门

    (3)作用:

    A、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B、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

    C、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5、新经济的出现:

    (1)由来:20世纪90年代;美国 ;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2)特征:背景: 经济全球化;

    基础:知识经济 ;

    主导:信息技术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知识点4

    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识记斯大林模式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1)背景:

    A 国内外敌人企图扼杀新生政权;

    B 物资短缺,经济极端困难

    C 目的 :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 战胜敌人,巩固政权.

    (2)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通义务劳动制。

    (3 ) 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色;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4) 评价:

    积极:特殊历史时期中,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一项特殊政策,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保障,巩固了政权。

    局限:继续实行,损害农民利益; 被证明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

    A多年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使经济濒临崩溃;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行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C 目的:恢复经济,稳定政权 ;

    (2) 内容:

    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交税后剩下的粮食农民自由支配;

    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流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按劳分配

    (3)特点:

    A、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4) 作用:①提高了人们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稳定形势、巩固政权;②探索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斯大林模式:

    (1)含义:是指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2))产生原因:

    ①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际上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国内落后的经济文化。

    ②苏联封建专制的传统。

    ③斯大林个人因素。

    ④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

    (3)表现:

    ①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

    ②农业:农业集体化运动。

    (4)特点:政治:高度集权,缺乏民主;

    经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

    (5)评价:

    积极:

    ①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②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没有进行有效地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6)认识:

    ①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要从实际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平衡地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知识点大全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0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历史经济史复习纲要

    高一历史必修二电子书

    历史教育这一门古老的人文学科,要背的东西很多,所以要掌握基本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历史。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篇一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政策、一种模式、三次改革)

    ▲“战时共产主义”(1918—1920)

    1、背景①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国内战争;

    3、主要内容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实行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4、评价

    ①积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保障了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

    ②消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1921—1924)

    1、背景

    (1)连年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必要性)

    2、内容

    ①农业:以农业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③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④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3、作用

    (1)满足了广大农民和个人的经济要求,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探索了一条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斯大林模式”

    1、表现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资金来源于农业和轻工业;(工业)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

    2、特点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指令取代市场调节)

    ②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

    3、评价

    (1)成就

    ①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者棚行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与轻工业的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向农民索取太多,严重压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勃首哗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重点结果失败原因

    赫鲁晓夫改革农业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勃列日涅夫改革工业(军事工业)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2、经济改革(重点):

    ①内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②结果:没有取和凯得成效

    ③存在问题:a、缺少宏观调控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b、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3、政治改革:

    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陷入困境②结果: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异同

    相同点:

    ①原因:国内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难;

    ②手段:

    a、在坚持原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b、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③结果: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权得到巩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不同点:本质区别在与它们所要维护的社会制度不同;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篇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篇三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构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

    世界货币体系(短期贷款,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放银行)1945三大支柱

    (长期贷款、技术援助)

    世界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

    (旨在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2、意义: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

    1、背景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

    ②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最大的债权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基本特征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②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3、影响

    ①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积极)

    ②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消极)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盟(1993年,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合作化程度最高)

    ①背景

    a、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

    b、近代欧洲国家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c、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

    ②建立过程

    a、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b、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1967年,三机构合并,成立了欧共体;

    d、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e、1993年,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f、1999年,欧元问世(英国除外)

    ③意义

    a、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b、对欧洲其它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促进了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的典范,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实现优势互补)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地跨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差异,影响其发展,中国1991年加入)

    看了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的人还看:

    1.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2.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

    3. 高一必修二历史专题一知识点归纳

    4.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

    5.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梳理

    2022高一历史必修二电子课本

    要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著、无惧、乐观的态度来引领你的人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1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非课程标准直接明确规定内容)P32

    (1)时间: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期

    (2)有利条件:

    ①帝国主义扩大经济侵略尤其资本输出进漏樱袜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准许民间设厂

    ③人们呼吁以“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机。

    (3)代表企业: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

    (4)政治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了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运动。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P34

    (1)民国初期(约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原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推翻专制统治,扫清障碍;

    提高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

    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投资热情

    ②民众反帝爱国运动(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的发展等

    局限:①地域分布和部门发展仍不平衡(主要沿海和轻工业),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与外国资本和传统经济相比仍占据对劣势

    ③发展时间短暂,一战后由于列强卷土重来而萧条

    政治影响:促使无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为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奠定了阶级基础。

    (2)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6年)的短暂发展:

    原因:①国民党形式完成全国统一;

    ②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改定新约运动)等政策措施的推动 ③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如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表现:1936年达历史最高水平等

    局限:官僚资本迅速膨胀作用: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国民党统治后期(1937-1949年):陷入困境

    原因:①日本侵略战争的.破坏:a以军事需要为名霸占b战火摧毁

    ②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取得特权,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独占中国市场

    ④国民党内战的破坏,通货膨胀政策和苛捐杂税

    ⑤官僚资本的压迫

    影响:①抗战期间,民族工业内迁(至西北西南地区),推动了内地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改变了工业布局

    ②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反对美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创立新中国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2

    一、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 阻碍的因素:

    ①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返激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 推动发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

    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国家政策扶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3

    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颂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

    ①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②加速了自给自足的封建

    经济解体

    ③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近代城市的发展

    ④促进了近代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善、革新和变迁

    (2)政治:

    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为中国民主革命(包括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3)思想:

    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发展趋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非课程标准直接明确规定内容)P39

    (1)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阻力)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表现:)

    A限制中国及其进口

    B利用攫取的各种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输出资本

    (如抗战胜利后美货大量涌入,几乎独占中国市场)

    C侵华战争直接摧残

    ②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

    A甲午战前未获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

    B地方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

    ③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压制:

    A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

    B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吞并

    (2)在斗争中求发展:

    斗争表现:略

    斗争特点: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即两面性

    ①革命性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斗争目的: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②妥协性原因: 因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资和本封存在一定依赖关系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二人教版电子书

    必修二的历史课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因此要想要记牢历史知识,首先知道有哪些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

    一、先秦商业产生

    商朝时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出现、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其中,著名商人陶朱公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

    二、秦汉商业初步发展

    A、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B、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长安陆纯陆、洛阳、邯郸等,每 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

    三、隋唐商业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原因: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运河开通 表现:金融方面:柜坊(银行雏形)和飞钱出现

    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

    市场发展:城市中“市”“坊”分开,农村集市发展

    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

    四、宋元商业繁荣

    1.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开封和临安是当时著名的城市。②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

    ③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

    ④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

    ⑤海外贸易发达

    2.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早顷,有早市、夜市);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元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

    ②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③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 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裤氏领先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后又增加了新品种金宝地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明朝产生

    (1)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地点:江南地区

    (3)出现部门:纺织部门

    (4)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

    2.清朝发展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

    (1)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2)分工更细

    (3)雇工数量增多

    (4)部门和地区增广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2)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二、“重农抑商”政策

    1.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

    (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海禁”的直接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海禁”的表现

    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贸易:积极开展贸易,贸易一直不断

    3.“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5.“闭关锁国”的表现:清代初年,厉行海禁、迁界,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

    如何学好历史

    对历史的兴趣。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它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实际上,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对这门科目的兴趣和爱好。在平时,我们可以讨论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锻炼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记忆和理解。历史科目需要我们去熟记和理解,以及应用学过的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当然,我们需要理解基础上去记忆,这样才能实现熟记的目的。当我们记忆一个历史朝代,其中还包含一些小的朝代,可以根据一些关键词来理解。如南北朝时代,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关键时期。

    思考问题。我们在学习这门科目的时候,除了要理解和记忆以外,还需要根据给出的材料问题,来思考和解答。这些材料一般都与一些知识点相关联。所以,我们要有灵活运用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有时候给出的材料难易程度不太一样,但是需要自己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去理解和分析。

    如何短时间提高历史成绩

    1、 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因为每一本历史书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编排的。我们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知识的整体,背熟目录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考场答题时,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观概括,尽量避免因遗漏观点而失分。

    2、不放过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还有批注,插图及其说明等。还要适度涉及未列入纲的内容。因为试题"超纲"现象常有发生,比如今年广西历史选择题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无策。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

    ★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必背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完整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