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我国教育现状,我国当前教育现状

  • 所有学科
  • 2023-05-23
目录
  • 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 中美教育差异论文
  • 中国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 谈谈你对教育是国之计的理解

  • 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一、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十年来,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升。

    2021年,全启租猜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与2012年相比,学校增加6300余所,在校生增加2800余万人。

    全国共有幼儿园29.5万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805.2万人,毛入园率88.1%,十年提高23.6个百分点,实现基本普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7万所,在校生1.6亿人,已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校2.2万所,在校生3976.4万人[1],毛入学率91.4%,十年提高6.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学校3012所,在学总规模4430万人,十年增加1100余万人,毛入学率57.8%,十年提高27.8个百分点,翻了近一倍。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

    2021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比2012年增加1.0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24.9%,比2012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

    十年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为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覆盖,十年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还有许多惠民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明显变化。

    普惠性幼儿园型神更多了。2021年全国有普惠性幼儿园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普惠园中一半是公办园,有12.8万所,比2012年增加7.2万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87.8%,比2016年提高20.5个百分点[2]。

    在流入地上学的进城务工人员悄型子女更多了。实施“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规模达到1372.4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比例达90.9%。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机会更多了。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30万以上人口县均设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共有在校生9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54.1万人,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

    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孩子上好大学的机会更多了。实施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每年从全国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安排部分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招生。通过国家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录取到重点高校的人数累计达95万人。

    农村地区的孩子营养状况改善了,个头更高了。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2.38万所,受益学生达3.5亿人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男、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增长4.2cm和4.1cm,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了不起的计划。”

    三、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

    十年来,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助力人人出彩、人人成才。

    义务教育音体美劳等课程建设明显加强。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3]和劳动技术课程教师分别达到67.4万人、83.0万人和10.9万人,相较十年前,分别增长55.4%、52.3%和18.3%。全国95%的学校能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近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建立96个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示范带动各地中小学蓬勃开展劳动教育,实现每周不少于1课时要求。

    基础教育大班额问题有效破解。2021年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十年来,小学大班额比例从14.0%降至0.7%,初中从28.3%降至0.7%;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大幅下降,从47.8%降至4.8%,下降了43个百分点,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明显成效。90%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学校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有92%以上学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

    中美教育差异论文

    1、基础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观念守旧等都是导致素质教育难以推进的原因,使学生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让教育难以推进。

    2、教育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教育行政化色彩较浓厚,学校办学自主权短缺。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敏猜国教育的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这使得教育权利过于集中于政府,而各类学校缺乏必要的办学自主权。迅拿逗

    3、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公平问题仍然突出。中西部的教育落后于东部的教育。同一地域的城市与乡村之间亩卖的教育差距较大。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规的学历教育之间也不协调。

    4、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严重不足。

    5、国民总体教育程度不高,职业教育水平较差。教育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不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

    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中国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教育现状可以概括为“三不平衡”和“一高”。

    “三个不平衡”就是东西部教育不平衡,发达地区和贫困山区教祥槐育不平衡,富裕家庭的孩子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教育不平衡。“一高”就是教育收费太高。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袜蚂、何来国家富强。

    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告宴埋这个国家的未来。

    当代社会不少令人不安的问题与隐患,与教育所提供的“产品”有着必然的联系;反过来看,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句千言道不明。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的论文

    我国中小学教育现状中的问题是:片面追求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孝掘、片面追求标准答案,忽视学生的创新、片面追求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活动、片面追求军事化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

    1.片面追求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学校的口碑靠升学率,教师的口碑靠教学成绩,学生的口碑靠学校排名,教育功利化就是这么明显。为了追求学生的好成绩,学校只重视应试学科,不用考试的一些小科、副科则形同虚设,甚至连老师都懒得配备,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音乐、美术、常识、心理健康教育等小科,从没真正开设过。

    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长此下去会导致许多学困生成绩不好,思想道德水准下降,连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都达不到。他们在校升学无望,讨厌学习,逃课、打架斗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踏入社会后想找心仪的工作却四处碰壁,也容易沦为社会不安定分子。

    2.片面追求标准答案,忽视学生的创新。

    我们的教育口号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主体,连语文这种发散思维极强的学科,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其他学科就巧码核更不用说了,教师教授标准答案,大搞题海战术,根本不关注学生想要学什么?

    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问题?更不关心学生有无创新精神,这种教育方式下教出来的学生,大都是一些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创造性和敢闯敢拼精神的书呆子。

    3.片面追求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活动。

    许多学校领导思想存在问题,认为要想提高升学率,必须向课堂要质量,于是从周一到周五,每节课都排得满满的,还要求老师每节课都要讲知识点,根本不给学生留自习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殊不知,课外活动时间正是学生拓宽知识面,发展兴趣爱好,培养个性特长的良机。

    如今,许多学校把这些良机给剥夺了,学生模稿要做的作业越来越多,课业越来越重,长此以往,必将扼杀学生天性,阻碍学生性格、爱好、特长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4.片面追求军事化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

    越是有名的初中或高中学校,越是强调军事化管理,学生都理统一的发型,穿学校统一订购的校服,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考试标准。军事化管理标准下,只强调让学生听话顺从,循规蹈矩,却忽视了学生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现代化意识。

    所以我们见到的许多高中生、初中生都是满脸倦容、悄无声息地来去匆匆,根本不是青少年应该具有的模样。

    谈谈你对教育是国之计的理解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前做进素质教慧轿衡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帆裂制走向多样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