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上三层滤纸的折法?化学实验滤纸常见折法主要有四折法和有皱纹棱边折法,具体操作如下:四折法:准备一张尺寸合适的圆形滤纸,将其对折,形成半圆。再将半圆对折成四分之一圆,此时滤纸被折成四层。把折好的滤纸打开,一边是一层滤纸,另一边是三层滤纸。将滤纸放入60°角的玻璃漏斗中,使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并紧贴漏斗内壁,那么,化学上三层滤纸的折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就是把一张圆形的纸对折两次,然后把三面归到一起,弄成一个像漏斗的东西。 内三面就是三层滤纸。 楼主我们也刚学水
以防造成滤液损失。
滤纸的折叠,必须和漏斗的角度相符,使它紧贴漏斗壁,并用水湿润。滤纸的边缘须低于漏斗口5毫米左右,漏斗内液面又要略低于滤纸边缘,以防固体混入滤液。
过滤时,盛滤液的烧杯口靠近玻璃棒,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所述玻璃棒的末端与所述滤纸的三层部分相邻;所述漏斗下端的管口邻近所述用于装滤液的烧杯内壁;过滤后的液体沿着漏斗颈和内壁流入烧杯。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滤纸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在分析化学中,通过过滤无机化合物来分离沉淀物,在滤纸上收集的残留物可以用来计算实验中的损失率。
定性滤纸只适合定性分析,因为过滤后会产生较多的棉纤维。定量滤纸,特别是无灰滤纸,经过特殊的处理程序后,能更有效地抵抗化学反应,产生的杂质较少,可用于定量分析。除一般实验室滤纸的应用外,滤纸的生命和工程应用也很多。
咖啡滤纸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滤纸。茶包外层的滤纸柔软度高,湿强高。其他空气滤纸,用于测试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以及纤维滤纸,用于不同的工业用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滤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压过滤
化学实验滤纸常见折法主要有四折法和有皱纹棱边折法,具体操作如下:
四折法:
准备一张尺寸合适的圆形滤纸,将其对折,形成半圆。
再将半圆对折成四分之一圆,此时滤纸被折成四层。
把折好的滤纸打开,一边是一层滤纸,另一边是三层滤纸。
将滤纸放入60°角的玻璃漏斗中,使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并紧贴漏斗内壁,赶走滤纸与漏斗间的气体,让漏斗颈形成水柱且无气泡。过滤时,引流的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侧,待过滤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有皱纹棱边折法:这种折法较复杂,能扩大过滤范围。若将折好的滤纸放在含有多孔锥形垫片(玻璃或金属材质,上下外边缘各有3个小突起)的漏斗里,过滤效果更佳。
此外,滤纸还有连续折叠、均匀折叠、对角折叠、结合纵向和横向折叠等折法。折叠时要选用符合实验要求、质量优良且清洁的滤纸,掌握适当力度,按规范准确折叠成规定形状和大小,同时保持操作区域清洁,注意安全。
首先要看滤纸是圆形还是方形。是圆形就按上面的说法折,如果漏斗小了,还要将滤纸外圆剪掉。有些要求是方形的滤纸,那要看情况了。我是学化学的,天天同不同型号和规格的滤纸打交道,这个答案可以算是标准答案了。
在实验操作中,滤纸常与过滤漏斗或布氏漏斗等设备配合使用。使用滤纸前,首先要将其折成适当的形状。常见的折法是将滤纸对折两次,形成90°的圆心角,折叠次数越多,滤纸的表面面积增大,过滤效果更佳,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折叠导致滤纸破裂。操作时,用玻璃棒均匀地放置在多层滤纸上,确保稳定而不会损坏滤纸。
步骤如下:
将滤纸对折两次,形成三层圆心角结构。
打开滤纸的一侧,使其形成漏斗状,通常三层在内,一层在外。
将漏斗状滤纸装入漏斗中,滤纸边缘需低于漏斗边缘。先倒入少量清水湿润滤纸,使其紧贴漏斗内壁,然后倒掉多余水分,准备待用。
将装好滤纸的漏斗固定在过滤架上,确保漏斗颈尖端紧贴接收液体的烧杯或试管壁。
在过滤过程中,右手持盛液烧杯,左手持玻璃棒。将液体沿烧杯口倒入,保持杯口紧贴玻璃棒,液体沿玻璃棒倾斜流入漏斗,高度不能超过滤纸边缘。
观察液体是否沿烧杯壁顺畅流入,如未贴合,需调整烧杯位置或旋转漏斗以确保液体顺畅流下。参照的行业标准有GB/T 1914-2007化学分析滤纸,GB 1915-1980定性滤纸,QB/T 1458-2005非热封型茶叶滤纸,QB/T 2595-2003热封型茶叶滤纸,QC/T 794-2007内燃机工业滤纸,以及SY/T 5677-1993钻井液用滤纸。
以上就是化学上三层滤纸的折法的全部内容,1、先将滤纸对折两次。2、对折一次压好。3、继续对折,使凹面朝向一端。4、重复对折为八等分。5、从一端以相反方向对折到中央折痕。注意中心不要管,只需压好外围。6、再从另一端折起。7、用手捏住,校正。8、展开,使用时翻面即可。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