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历史上进谏的故事,历史上委婉劝谏的三个事例

  • 历史
  • 2025-06-24

历史上进谏的故事?一、直言进谏型的,关龙逢——夏朝时,夏桀是个荒淫无道的暴君,大臣关龙逢,因忠谏而被夏桀所杀。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因为进谏而被外死的忠臣。比干——劝纣王,纣王不听,并将他剖心。伍子胥——春秋吴国大臣,建议杀勾践,灭越国,被吴王夫差所杀。张昭——三国时孙权的臣子,孙权有错,他就大声地批评他及群臣。那么,历史上进谏的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历史上有名的进谏故事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魏、韩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直言进谏和委婉进谏的历史小故事各一则。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讲述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歌颂了触龙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才能。魏征劝谏太宗: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谏太宗十思疏》,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历史上还有哪些忠臣进谏的故事

成功:

1、李斯进谏秦始皇,李斯成功保住官职,并从此得到始皇的重视重用,也保住了其他门客的地位,为秦国留下了大量人才,为后来秦朝统一打下了基础。

2、魏征

唐太宗即位之时百废待兴,太宗听从了魏征的意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只过了三两年,唐朝就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失败:

1、扶苏

始皇三士五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在咸阳坑杀儒生460多人,引起扶苏犹虑,及时进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以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贬谪扶苏于上郡监蒙恬军。

2、司马迁

司马迁为李斯求情,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的话,认为他是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

历史上进谏的成功和失败故事

一、直言进谏型的,

关龙逢——夏朝时,夏桀是个荒淫无道的暴君,大臣关龙逢,因忠谏而被夏桀所杀。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因为进谏而被外死的忠臣。

比干——劝纣王,纣王不听,并将他剖心。

伍子胥——春秋吴国大臣,建议杀勾践,灭越国,被吴王夫差所杀。

张昭——三国时孙权的臣子,孙权有错,他就大声地批评他及群臣。

诸葛亮——批评刘禅。

韩愈——劝皇帝不要迎所谓的佛骨,被贬

李纲——进谏宋钦宗抗金勿和,遭贬

二、巧妙讽刺型的:

邹忌——

淳于髡——淳于髡也是一位善于进谏的代表人物。齐威王在位初期,好长夜宴饮,不问政事,把政事委托于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政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身边近臣莫敢进谏。淳于髡如此劝齐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诏令全国72个县的主官入朝奏事,奖赏了即墨大夫,烹杀了阿邑大夫,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将侵地归齐,齐国声威大振,成为七雄之冠。

顾雍——三国时孙权的臣子,孙权爱打猎、饮酒过度,顾雍就参加宴饮,但自己滴酒不沾,而是记下孙权及周围群醉汉的丑态,待大家酒醒后再一一念给他们听。

历史上劝谏的故事有什么

一,危如累卵(成功):春秋时代,晋灵公贪图享乐,派大臣屠岸给他造一座九层的琼台,他怕有劝阻,下令说:“谁敢进谏一律杀头!” 大臣荀息知道后,便来求见晋灵公。晋灵公为了防止荀息劝阻, 命武士弯弓搭箭,只要荀息一开口劝谏,便立刻把他射死。荀息见到 晋灵公后,故作轻松地对晋灵公说:“我今天来拜见大王,并不敢向 你规劝什么,只是来给你表演一个特技。我能够把12颗棋子垒起来, 再把9个鸡蛋垒上去而不会倒坍。” 晋灵公听了,便叫荀息表演。荀息先把12颗棋子垒起来,再把鸡蛋一个个加上去。晋灵公见了,在一旁大叫“危险”,荀息慢条斯理的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 晋灵公问他更危险的是什么,荀息说:“大王,弥造九层高台,弄 得国内已没男人耕地,国库空虚,一旦外敌人侵,国家危在旦夕,难道不更危险吗?”晋灵公听了,这才醒悟过来,立刻下令停止了九层高台的工程。

二,晏子进谏(成功):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以上就是历史上进谏的故事的全部内容,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