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26.(8分)小明在做一道数学题:“两个多项式A和B,其中B=3a2-5a-7,试求A+2B时”,错误地将A+2B看成了A-2B,结果求出的答案是:-2a2+3a+6,你能帮他计算出正确的A+2B的答案吗?那么,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这篇关于初一上册数学月考试题,是 无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5的相反数是……………………………………………………………………( )
A. B. C.-5 D.5
2.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 )
A. 1 B.-1 C.-3 D. 3
3.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3x+3y=6xy B.16y2 -7y2 =9
C.-(x-6)=-x+6 D.3(x-1)=3x-1
4.下列各组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34和43 B.-42和(-4)2 C.-23和(-2)3 D.(-2×3)2和-22×32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御知核……………………………………………镇掘………( )
(1) a和0都是单项式 (2) 多项式-3a2b+7a2b2-2ab+1的次数是3
(3) 单项式-13πbc4的系数是-13 (4) x +2xy-y 可读作x 、2xy、-y 的和
A.1个 B.2个 C. 3个 D.4个
6.若|m|=3,|n|=2,且mn<0,则m+n的值是………………………………………( )
A.1或-1 B.5或-5 C.5或-1 D.1或-5
7.如图,边长为12m 的正方形池塘的周围是草地,池塘边A、B、
C、D处各有一棵树,且AB=BC=CD=3 m.现用长为4 m的绳
子将一头羊栓在其中的一棵树上,为了使羊在草地上活动区域的
面积,应将绳子栓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8.计算机中常用的“十六进制”是逢16进1的计数制,采用数字0~9和字母A~F共16个计数符号,这些符号与十进制的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16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10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例如,用十六进制表示:5+A=F,3+F=12,E+D=1B,则A×E=……………( )
A.8C B.140 C.E0 D.AE
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14小题,16空,每空2分,共32分)
9.长江的水位比警戒水位高0.2米,记为+0.2米,那么比警戒水位低0.25米,记作______米.
10.-3的倒数为 ; 0的绝对值为 .
11.在数轴上将表示-2的点沿数轴向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12.比较大小:①-15 0, ②- 12_____- 13.
13.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一部分.钓鱼诸岛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岛屿周围的海域面积约170000平方公里.170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14.某品牌微波炉降价25%后,每台售价a 元,则这种微波炉的原价为每台_____元.
15.已知 是同类项,则m+n = .
16.请你写出一个含有字母 的代数式,使字母 不论取什么值,这个代数式的值总是正数.你所写的代数式是 .
17.小明为了估计自己家6月份的用电量,他对6月1日到6月7日一个星期中每天电表的读数进行了记录(单位:度),如下表:
日期 1 2 3 4 5 6 7
读数 118 122 127 133 136 140 143
已知5月31日小明家电表的读数是115度,请你估计小明家6月份用电约 度.
18.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数轴上表示m的点到原点距离为8,则
a+bm+cd-m的值为 .
19.如图所示是计算机某计算程序,若开始输入x=-2,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 .
20.已知正方形边长为6,黑色部分是以正方形边长为直径的两个半圆,则图中白色部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π)
(第20题图) (第22题图)
21.甲,乙两人在做“报33”的游戏,其规则是:“两猛源人轮流连续数数,从1开始,每次最多可以连续数三个数,谁先报到33,谁就获胜” .甲同学想获胜,你认为他应该
报数(填“先”或“后”).
22.如图,圆的周长为4个单位长.数轴每个数字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在圆的4等分点处分别标上0、1、2、3,先让圆周上表示数字0的点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再将数轴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在该圆上(如圆周上表示数字3的点与数轴上表示-2的点重合…),则数轴上表示-2012的点与圆周上表示数字_______的点重合.
三、认真答一答(本大题共6小题,共44分)
23.(本大题共4分)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的大括号:
-2.4, ,2.008,-103,114,- ,0,-(-2.28),-1.1010010001…,3.14
正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
24.(本大题共5分)把下列各数-22 ,+(+12),-|-3| ,-(-2)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25.计算(每题3分,共12分)
(1)-9+12-3+8 (2)-9÷32×23÷3
(3)(-2)3-2×(-3)+|2-5|-(-1)2010(4)(-34+712-59)÷(-136)
26.(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4分,共8分)
(1)先化简再求值:2(mn-3m2)+[m2-5(mn-m2)+2mn].其中m=1,n=-2.
(2)若|a+b+2|与(2ab-4)2互为相反数,求代数式(a+b)23ab-3aba+b+1的值.
27.(本大题共6分)公安人员在破案时常根据案发现场作案人员留下的脚印推断犯人的身高,如果用a表示脚印长度,b表示身高.关系类似满足于:b=7a-9.
(1) 某人脚印长度26cm,则他的身高约为多少㎝?
(2) 在某次案件中,有两可疑人员,甲的身高为1.80m,乙的身高1.87m,现场测量的脚印长度为28cm,请你帮助侦察一下,哪个可疑人员的可能性更大?
28.(本大题共9分)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发现紧急情况到踩下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之后还会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我们把司机从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所行驶的这段距离叫“刹车距离”(如图).
已知汽车的刹车距离s(单位:米)与车速v(单位:米/秒)之间有如下关系:s=tv+kv2其中t为司机的反应时间(单位: 秒),k为制动系数.某机构为测试司机饮酒后刹车距离的变化,对某种型号的汽车进行了“醉汉”驾车测试,已知该型号汽车的制动系数k=0.1,并测得志愿者在未饮酒时的反应时间t=0.5秒.
(1) 若志愿者未饮酒,且车速为15米/秒,则该汽车的刹车距离为 米 .
(2) 当志愿者在喝下一瓶啤酒半小时后,以15米/秒的速度驾车行驶,测得刹车距离为52.5米,此时该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 秒.
(3) 假如该志愿者喝酒后以10米/秒的车速行驶,反应时间即第(2)题求出来的量,则刹车距离将比未饮酒时增加多少?
(4) 假如你以后驾驶该型号的汽车以15 米/秒的速度行驶,且与前方车辆的车距保持在42米至50 米之间.若发现前方车辆突然停止,为防止“追尾”.则你的反应时间应少于多少秒?
(5) 通过本题的数据,谈谈你对“酒驾”的认识.
试卷答案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D 2.B 3.C 4.C 5.B 6.A 7.D 8.A
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14小题,16空,每空2分,共32分)
9.-0.25 10. 、0 11.1 12.<、< 13. 14. 、 15.5
16.答案不,例如: 17.120 18.9或-7 19.-10 20、 21、先 22、1
三、认真答一答(本大题共6小题,共44分)
23.(本大题共4分)每小题2分
正数集合:{π,2.008,1 ,-(-2.28),3.14…}………………………………2分
无理数集合:{π,-1.1010010001…… }…………………………………………2分
24.(本大题共5分)
数轴略。
初一数学的第一次月考到底难不难?不妨看看下面这几道解答题!
1、某自行车厂为了赶速度,一周计划生产1400辆自行车,平均每天生产200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每天生产辆与计划量相比有出入,下表是某周的生产情况(超产为正,减产为负):
(1)根据记录可知第一天生产多少辆?
(2)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多少辆?
(3)赶进度期间该厂实行计件工资加浮动工资制度,即:每生产一辆车的工资为60元,超销穗过计划完成任务每辆车则在原来60元工资上在奖励15元;比计划每少生产一辆则在应得的总工资上扣发15元(工资按日统计,每周汇总一次),求该厂工人这一周宏激的工资总额是多少?
考点: 正数和负数.
分析: (1)根亏绝卜据有理数的加法,可得答案;(2)根据最大数减最小数,可得答案;(3)根据每辆的价格乘以数量,可得基本工资,根据每辆的奖金乘以超额的数量,可得奖金,根据工资加奖金,可得答案.
解:(1)200+5=205(辆),
答:第一天生产205辆;
(2)16﹣(﹣9)=16+9=25(辆),
答: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25辆;
(3)60×+[200×7+5+(﹣2)+(﹣4)+13+(﹣10)+16+(﹣9)]+15×[5+(﹣2)+(﹣4)+13+(﹣10)+16+(﹣9)]
=60×1409+15×9=84135(元),
答:该厂工人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84135元.
点评: 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利用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利用工资加奖金等于实际收入是解题关键.
2、当b为何值时,5﹣|2b﹣1|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考点: 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
分析: 根据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可得答案.
解答: 解:当b=0.5时原式有最大值,最大值为5.
点评: 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利用绝对值的最小值是零是解题关键.
3、设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a|<|c|,化简|b﹣a|+|a+c|+|c﹣b|.
考点: 整式的加减;数轴;绝对值.
分析: 根据数轴可得c<b<0<a,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化简求解.
解答: 解:由图可得,c<b<0<a,
∵|a|<|c|,
∴|b﹣a|+|a+c|+|c﹣b|=a﹣b﹣a﹣c﹣c+b
=﹣2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绝对值的性质,进行绝对值的化简.
4、阅读:数轴上,3到2之间的距离是1,我们可以表示为|3﹣2|=1.3到﹣2的距离我们可以表示为|3﹣(﹣2)|=5,那么y=|x+1.5|+|x﹣0.5|+|x﹣4.5|,求x为何值时,y取得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考点: 绝对值;数轴.
分析: |x+1.5|+|x﹣0.5|+|x﹣4.5|可看作数轴上表示数字x的点,到表示﹣1.5、0.5、4.5三点的距离之和.
解答: 解:∵|x+1.5|+|x﹣0.5|+|x﹣4.5|可看作数轴上表示数字x的点,到表示﹣1.5、0.5、4.5三点的距离之和,
∴当x=0.5时,y有最小值,y的最小值为6.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数轴、绝对值,理解代数式|x+1.5|+|x﹣0.5|+|x﹣4.5|的几何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看完之后感觉如何?
因为初一的第一次月考以有理数为重点,可能有些学校会考到整式的加减,但是那不影响对有理数的复习。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
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C.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考点】平行线.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即可解答.
【解答】解: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铅族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已知,如图,AB∥CD,则∠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A.∠α+∠β+∠γ=360° B.∠α﹣∠β+∠γ=180°
C.∠α+∠β﹣∠γ=180° D.∠α+∠β+∠γ=18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以及内错角相等即可解答,此题在解答过程中,需添加辅助线.
【解答】解:过点E作EF∥AB,则EF∥CD.
∵EF∥AB∥CD,
∴∠α+∠AEF=180°,∠FED=∠γ,
∴∠α+∠β=180°+∠γ,
即∠α+∠β﹣∠γ=180°.
故选C.
10.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
A.同位角相等 B.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相等 D.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分析】判定两直线平行,我们学习了两种方法:①平行公理的推论,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两个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顷谈判断.
【解答】解: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
和第三条直线平行的和两直线平行.
故选C.
11.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对各选项画出示意图,观察图形,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如图:
故选:A.
12.如图,CD⊥AB,垂足为D,AC⊥BC,垂足为C.图中线段的长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距离的线段有()
A.1条 B.3条 C.5条 D.7条
【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
【分析】本题图形中共有6条线段,即:AC、BC、CD、AD、BD、AB,其中线段AB的两个端点处没有垂足,不能表示点到直线的距离,其它都可以.
【解答】解:表示点C到槐乎弊直线AB的距离的线段为CD,
表示点B到直线AC的距离的线段为BC,
表示点A到直线BC的距离的线段为AC,
表示点A到直线DC的距离的线段为AD,
表示点B到直线DC的距离的线段为BD,
共五条.
故选C.
二、填空题(注释)
13.如图,设AB∥CD,截线EF与AB、CD分别相交于M、N两点.请你从中选出两个你认为相等的角∠1=∠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AB∥CD,则这两条平行线被直线EF所截;形成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解答】解:∵AB∥CD,∴∠1=∠5(答案不唯一).
14.如图,为了把△ABC平移得到△A′B′C′,可以先将△ABC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3格.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
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解答】解:从点A看,向右移动5格,向上移动3格即可得到A′.那么整个图形也是如此移动得到.故两空分别填:5、3.
15.如图,AE∥BD,∠1=120°,∠2=40°,则∠C的度数是2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求出∠AE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AE∥BD,∠2=40°,
∴∠AEC=∠2=40°,
∵∠1=120°,
∴∠C=180°﹣∠1﹣∠AEC=180°﹣120°﹣40°=20°.
故答案为:20°.
16.如图,已知AB∥CD,则∠1与∠2,∠3的关系是∠1=∠2+∠3.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
【解答】解:∵AB∥CD,
∴∠1+∠C=180°,
又∵∠C+∠2+∠3=180°,
∴∠1=∠+∠3.
17.如图,AB∥CD,∠B=68°,∠E=20°,则∠D的度数为48度.
【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BFD=∠B=68°,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得∠D=∠BFD﹣∠E,由此即可求∠D.
【解答】解:∵AB∥CD,∠B=68°,
∴∠BFD=∠B=68°,
而∠D=∠BFD﹣∠E=68°﹣20°=48°.
故答案为:48.
18.如图,直线DE交∠ABC的边BA于点D,若DE∥BC,∠B=70°,则∠ADE的度数是70度.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解答.
【解答】解:∵DE∥BC,∠B=70°,
∴∠ADE=∠B=70°.
故答案为:70.
三、解答题(注释)
19.如图,AB∥DE∥GF,∠1:∠D:∠B=2:3:4,求∠1的度数?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首先设∠1=2x°,∠D=3x°,∠B=4x°,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表示出∠GCB、∠FCD的度数,再根据∠GCB、∠1、∠FCD的为180°即可求得x的值,进而可得∠1的度数.
【解答】解:∵∠1:∠D:∠B=2:3:4,
∴设∠1=2x°,∠D=3x°,∠B=4x°,
∵AB∥DE,
∴∠GCB=°,
∵DE∥GF,
∴∠FCD=°,
∵∠1+∠GCB+∠FCD=180°,
∴180﹣4x+x+180﹣3x=180,
解得x=30,
∴∠1=60°.
20.已知:如图所示,∠1=∠2,∠3=∠B,AC∥DE,且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E∥BD.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2=∠4.求出∠1=∠4,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AB∥C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BCE=180°,求出∠3+∠BCE=18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即可.
【解答】证明:∵AC∥DE,
∴∠2=∠4.
∵∠1=∠2,
∴∠1=∠4,
∴AB∥CE,
∴∠B+∠BCE=180°,
∵∠B=∠3,
∴∠3+∠BCE=180°,
∴AE∥BD.
21.如图,已知DE∥BC,EF平分∠AED,EF⊥AB,CD⊥AB,试说明CD平分∠ACB.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求出EF∥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EF=∠ACD,∠EDC=∠BCD,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EF=∠FED,推出∠ACD=∠BCD,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DE∥BC,
∴∠EDC=∠BCD,
∵EF平分∠AED,
∴∠AEF=∠FED,
∵EF⊥AB,CD⊥AB,
∴EF∥CD,
∴∠AEF=∠ACD,
∴∠ACD=∠BCD,
∴CD平分∠ACB.
22.如图,已知∠DAB+∠D=180°,AC平分∠DAB,且∠CAD=25°,∠B=95°
(1)求∠DCA的度数;
(2)求∠DCE的度数.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求得∠DAB的度数,再依据∠DAB+∠D=180°求得∠D的度数,在△ACD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DCA的度数;
(2)根据(1)可以证得:AB∥D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解:(1)∵AC平分∠DAB,
∴∠CAB=∠DAC=25°,
∴∠DAB=50°,
∵∠DAB+∠D=180°,
∴∠D=180°﹣50°=130°,
∵△ACD中,∠D+∠DAC+∠DCA=180°,
∴∠DCA=180°﹣130°﹣25°=25°.
(2)∵∠DAC=25°,∠DCA=25°,
∴∠DAC=∠DCA,
∴AB∥DC,
∴∠DCE=∠B=95°.
23.如图,已知∠1+∠2=180°,∠3=∠B,试说明∠AED=∠ACB.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首先判断∠AED与∠ACB是一对同位角,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推出DE∥BC,得出两角相等.
【解答】证明:∵∠1+∠4=180°(平角定义),∠1+∠2=180°(已知),
∴∠2=∠4,
∴EF∥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A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B(已知),
∴∠B=∠ADE(等量代换),
∴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ED=∠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4.如图所示,已知∠1=∠2,AC平分∠DAB,试说明DC∥AB.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1=∠CAB,再加上条件∠1=∠2,可得∠2=∠CAB,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CD∥AB.
【解答】证明:∵AC平分∠DAB,
∴∠1=∠CAB,
∵∠1=∠2,
∴∠2=∠CAB,
∴CD∥AB.
25.已知∠AGE=∠DHF,∠1=∠2,则图中的平行线有几对?分别是?为什么?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分析】先由∠AGE=∠DHF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B∥CD,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AGF=∠CHF,再由∠1=∠2,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MGF=∠NHF,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可得GM∥HN.
【解答】解:图中的平行线有2对,分别是AB∥CD,GM∥HN,
∵∠AGE=∠DHF,
∴AB∥CD,
∴∠AGF=∠CHF,
∵∠MGF+∠AGF+∠1=180°
∠NHF+∠CHF+∠2=180°,
又∵∠1=∠2,
∴∠MGF=∠NHF,
∴GM∥HN.
26.已知直线a∥b,b∥c,c∥d,则a与d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考点】平行公理及推论.
【分析】由平行线的传递性容易得出结论.
【解答】解:a与d平行,理由如下:
因为a∥b,b∥c,
所以a∥c,
因为c∥d,
所以a∥d,
即平行具有传递性.
初一级级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A卷]
一、选择题(4′×8)
1、不是由两直线平行直接得到的结论是( C )
A、内错角相等 B、同位角相等 C、对顶角相等 D、同旁内角互补
4、已知直角三角形一个内角46°,则另一个内角是( C )
A、34°B、36°C、44°D、54°
5、如图,已知∠1=∠2,则有(B)
A、AB‖CDB、AE‖DF
C、AB‖CD 且AE‖DF D、裤带以上都不对
6、下列语句中,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是(D¬)
¬ 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二、填空题(5′×6)
9、等边三角形有___ ___条对察纯戚称轴.
10、在ABC中,AB=AC,A=60,则B=_____,ABC是__三角形.
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是4和9,则其周长为____或_______.
12、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3∶4∶7,那么这个_____是三角形.
13、有六根细木棒,它们的长分别是2,4,6,8,10,12(单位:cm),首尾连结能搭成直角三角形的三根细木棒分别是________.败陵
14、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且有一边长为4,则另外两边分别是____或_____.
三、解答题(第13、14题各8′;第15、16题各10′)
15、如图,a‖b,∠1=122°,∠3=50°,求∠2和∠4的度数。
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2、下列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点是( )
A. (2,3)B. (2,-3)C. (-2,-3)D. (-2,3)
3、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角中,互为邻补角的最多有()
A.1对B.2对C.3对D.4对
4、如果点P(5,y)在第四象限,则y的取值范围是( )
A.y<0B.y>0 C.y≤0D.y≥0
5、如图1,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中,不能说明AB⊥CD的是( )
A.∠AOD=90° B.∠AOC=∠BOC
C.∠BOC+∠BOD=180° D.∠AOC+∠BOD=180°
6、如图2,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O,若∠COE=55°,
则∠BOD的度数为( )
A. 40°B. 45°C. 30°D. 35°
7、如图3,AD∥BC可以得到()
A.∠1=∠2B.∠2=∠3
C.∠1=∠4D.∠3=∠4
8、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
则点B(– 4,– 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 )
A.(2,9) B.(5,3) C.(1,2) D.(– 9,– 4)
9、长为10,7,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不同的选法有()
A.4种 B.3种 C.2种 D.1种
10. 如图4,下列能判定 ∥ 的条件有( )个.
(1); (2) ;
(3);(4).
A.1B.2C.3 D.4
11、如图5,已知棋子“车”的坐标为(-2,3),棋子“马” 的坐标为(1,3),
则棋子“炮”的坐标为( )
A.(3,2) B.(3,1)
C.(2,2) D.(-2,2)
12、如图6,AB∥CD, ED平分∠BEF.
若∠1=72°,则∠2的度数为( )
A.36°B.54°
C.45°D.68°
二、填空题:(第小题3分,共18分)
13、如图7,直线a、b相交,∠1=40°,则∠2= 度。
以上就是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的全部内容,24、如图,在△ABC中,∠C=90°,AD 平分∠BAC,BC=10cm,BD=6cm,则D点到AB的距离为___.三、解答题(第25、26题各8′;第27题10′)25、如图,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