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十四大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完成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什么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好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10月,在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四大上,江泽民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友缓裂义市场经济哪轮体制。
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使市弊裂空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现途径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印发。《意见》提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租瞎经济体制的重源做要内容。
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02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印发。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其基本框架为: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向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整体性推进。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镇游,国务院先后作出一系列部署,加快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通等方帆旅哗面的体制改革步伐。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态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需要大力推进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才能让国家发展得更快。
我们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扎实有力地做好各项改革工作,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协同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友兄搏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解决许多极其复杂的问题,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国有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确立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强调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形式,调整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权限与利益分配关系,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这一时期改革的主要举措是“放权让利”,先是实行国有企业利润留成制度尘嫌。
1981年实行“利润包干制”,企业按核定的利润目标向国家承包,超过的部分归企业留用,完不成的部分由企业自行补齐。此后又实行了“利改税”,把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
1984年,中央明确提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有自主选择和安排产供销活动的权利,有权拥有和支配自留资金。
1992年,中央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明确规定企业享有生产经营决策权、产品销售权、资产处置权等经营自主权。事实上,这一时期国有企业已逐步拥有了产品所有权,基本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
从1993年到2002年,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从政策调整进入到制度创新阶段,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改革。
1993年,中央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好祥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9年,进一步明确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到20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此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法律依据: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我国南方,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抓埋谨盯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体晌绝制变化
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会引起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而经济基础的变化也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发生相应变化。
因此,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要求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和一系列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这也是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客观规律的要求。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原有的上层建筑与已发生很大变化的经济基础的矛盾已经显现,某些方面甚至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
因此,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稳步进行弯和必要的政治体制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是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