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图形分类?图形有:幼儿园幼儿小班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因为这两种图形与我们生活的物品相似,幼儿便于记忆;到了中班,幼儿在巳知图形基础上又认识了正方形、椭圆形、梯形;而且能把图形与所知道的事物形状联系起来;到了大班,幼儿能熟练地掌握多种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梯形和菱形。那么,大班数学图形分类?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学会把用过的东西放在学具筐里。
活动准备:
教具: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学具:幼儿两张大小不同的梯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图形分类。
出示大小、形状各异的长方形、梯形若干,提问:"谁会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请一位幼儿操作。"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2、认识梯形。
出示梯形,"这是什么图形?它和长方形有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梯形上面边短,下面边长;上面的两条边平平的,不一样长,有四个角,不一样大。"
3、引导幼儿观察直角梯形、四边形。
"这两个图形都是梯形吗?""那一个图形是梯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是梯形的?"(它上下两边平平的,不一样长,四个角不一样大)
二 、小组活动
第一组:变梯形。"请小朋友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一剪,让它们变成梯形。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次分类》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次分类》教案1
学习二次分类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
教具: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个;水果、蔬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
组织幼儿听音乐坐好,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形状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还可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分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分割》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圆形与三角形的分割与拼和的过程。
2.初步体验图形之间的包含关系。
3.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4.感受操作活动的乐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对图形进行不同程度的分割。
活动难点
大胆的使用剪刀分割图形
活动过程
1(1)教师出示圆形,问小朋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圆形)
在你的桌子上找出和老师一样的图形举起来。
(2)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用圆形给你们变个魔术。(老师用剪刀把圆形分成两个半圆)睁开眼睛看一看,老师把圆形变成什么样了?
你知道老师是怎么变的吗?(教师示范剪的方法:先将圆形对折,然后沿着折线剪开)
(3)试一试,把你的圆形也变一变吧。
(4)把你剪开的图形再拼成圆形吧。

图形有:
幼儿园幼儿小班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因为这两种图形与我们生活的物品相似,幼儿便于记忆;
到了中班,幼儿在巳知图形基础上又认识了正方形、椭圆形、梯形;而且能把图形与所知道的事物形状联系起来;
到了大班,幼儿能熟练地掌握多种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梯形和菱形。
大班(通常指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围绕基础数学概念的建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趣味性和生活化。以下是具体内容分类说明:
1. 数与运算
数数能力:
熟练点数1-100,理解数的顺序(如28后面是29)。
学习倒数(20-1)、跳数(2、4、6…或5、10、15…)。
数量对应:
用实物(积木、水果)表示数字,理解“5个苹果”与数字“5”的关系。
基础运算:
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实物操作(如“3块糖吃掉1块,还剩几块?”)。
符号认知:认识“+”“-”“=”并理解其含义。
2. 图形与空间
平面图形:
辨认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描述特征(如“三角形有三条边”)。
组合图形:用多个图形拼出图案(如用三角形和方形拼房子)。
立体图形:
初步感知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区分“能滚动”和“不能滚动”。
空间关系:
理解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方位词,能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如“书在桌子下面”)。
以上就是大班数学图形分类的全部内容,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形状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还可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4、幼儿操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