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最难数学题?高中数学中的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以及分布列问题,在选修2-3这一章节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知识点不仅在考试中频繁出现,而且对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也起到关键作用。排列组合问题往往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排列方法与组合技巧,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数学基础,还考验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项式定理则是另一个难点,那么,高中最难数学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若△ABC是钝角三角形,求arccos(sinA)+arccos(sinB)+arccos(sinC)的取值范围。(答案:(90°,270°)
2,已知:α>0,β>0,α+β< ,求
①cosαcosβsin(α+β)的最大值
②sinαsinβcos(α+β)的最大值

解:令5-x^2=t
则f(t)=-t^2+2t-1
=-x^4+8x^2-16
f
'(t)=-4x^3+16x
=-4x(x+2)(x-2)
令f
'(t)=0
则x=0,x=2,x=-2
由数轴标根法的
当x属于(-无穷大,-2),f
'(t)>0,函数单调递增
当x属于(-2,0),f
'(t)<0
......
当x属于(0.2),f
'(t)>0......
当x属于(2,正无穷大),f
'(t)<0.......

综述:高中数学必修2,选修2-2应该是最难,现在导数难度下降了,倒是综合函数、导数综合题有一定难度,数列不用说,传统难度之王,新课标难度有下降,必修二难的地方就是它既有立体几何,还有解析几何,综合度很高,时间很短(半学期学完那本书),所以它最难。
高考最后的一道压轴题的考试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其综合性比较强,即使是数学比较好的考生,最后的一道题也很少能得满分,并且最后一道压轴题的分数一般还比较高。
想要高考数学能够得高分,那么最后一道大题必须不能丢太多的分数,一般最后一道压轴题的考试出题点基本上固定的,一般都是解析几何、数列、导数等,或者综合性大一些的还可能涉及多一些的知识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中的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以及分布列问题,在选修2-3这一章节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知识点不仅在考试中频繁出现,而且对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也起到关键作用。排列组合问题往往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排列方法与组合技巧,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数学基础,还考验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式定理则是另一个难点,它涉及到展开式中系数的计算以及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二项式展开的公式,以及如何应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此外,理解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如对称性、递推关系等,也显得尤为重要。
分布列问题则主要考察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分布列描述的是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分布,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写出分布列,并根据分布列计算相关的概率值。这一部分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概率基础,还需要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面对这些难点,学生可以通过多做题、多总结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多强调这些知识点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和视频讲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难点。
总之,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以及分布列问题虽然难度较高,但通过系统的复习和练习,学生们完全可以攻克这些难点,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f(5-x^2)=(5-x^2)^2+2(5-x^2)-1=g(x)
对该函数求导得:g‘(x)=2(5-x^2)(-2x)-4x=4x(x^2-6)=4x(x+6^(1/2))(x-6^(1/2))
讨论:在4个连续区间中:
1.(-无穷,-6^(1/2)],
g'(x)
2.x=-6^(1/2),g'(x)=0
极小值。
3.(-6^(1/2),0]
,
g'(x)>0,
函数单调递增。
4.x=0,g'(x)=0极大值。
5.(0,6^(1/2)]
,
g'(x)
6.x=6^(1/2),g'(x)=0极小值。
7.(6^(1/2),正无穷],g'(x)>0,
函数单调递增。
以上就是高中最难数学题的全部内容,(1)最难的是函数与导数的综合题,数列的综合题,属于高难度题,这两类题型基本上都放在试卷的最后2题 (2)稍简单一点的应该是解析几何综合题,通常是试卷的倒数第三题,这类题一般运算量较大 (3)至于应用题应该说也是较难的,不过近几年,考查要求有所降低,难度也就下来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