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Fe3+ + 3OH- = Fe(OH)3↓ 十二、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2SO4+BaCl2=BaSO4↓+2NaCl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SO42- + Ba2+ = BaSO4↓ 十三、那么,钠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 + H2O→NaOH + H2,也就是说,钠与水反应之后会产生氢氧化钠和氢气。
反应原理:因为钠与水反应非常剧烈,放出大量的热,高温环境下,氢气与空气接触,燃烧产生火花。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呈碱性,使酚酞试剂变红。
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2Na+2H2O=2NaOH+H2↑
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2Na+2H2O=2Na++2OH−+H2↑
3、钠与水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NaNa是还原剂,H2OH2O是还原剂,NaOHNaOH是氧化产物,H2H2是还原产物。
钠与水反应现象金属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加入酚酞试剂,溶液变红。有气泡出现,但无爆鸣声(有气体产生,虽然该气体为氢气,但由于被乙醇隔绝,不与空气接触,不与氧气反应,故没有爆鸣声,1mol乙醇中的1mol-OH羟基上的氢参加了反应)
反应结束后,试管壁变热,但钠不熔化(反应放热,但热量没达到钠的熔点,反应慢,放热,羟基上的氢不如水活泼)反应结束后往试管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证明反应生成碱性物质(乙醇钠))2H3CH2OH+2Na==2H3CH2ONa+H2(气体)
也叫取代反应(Na取代H)氧化反应(加氧去氢都叫氧化反应,生成H2)因为钠与水反应非常剧烈,放出大量的热,高温环境下,氢气与空气接触,燃烧产生火花。

钠先和水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H₂O,被氧化的元素Na,氧化产物NaOH,生成NaOH和氢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₂O=2NaOH+H₂↑
离子反应为:2Na+2H₂O═2Na⁺+2OH⁻+H₂↑
NaOH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₄+2NaOH═Cu(OH)₂↓+Na₂SO₄,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离子反应为Cu²⁺+2OH⁻=Cu(OH)₂↓,
总反应为:2Na+Cu²⁺+2H₂O=2Na⁺+Cu(OH)₂↓+H₂↑
扩展资料:
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里涉及的知识点
1、这个化学反应类型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2、金属钠的保存,因为金属钠是活泼金属,容易被氧化,为了隔绝水和氧气所以保存在煤油中。经常会考到的要点是四氯化碳,因为四氯化碳的密度比金属钠的大,所以金属钠会漂浮于四氯化碳的表面,不能起到隔绝氧气与水的作用。
工业中制取到的金属钠常浸放于液体石蜡、矿物油和苯系物中密封保存,大量通常储存在铁桶中充氩气密封保存。工业制取金属钠采用电解氯化钠的方式来获取。
3、硫酸铜是可溶于水的盐,硫酸铜溶液是具有弱酸性的天蓝色溶液,硫酸铜俗名胆矾、石胆、胆子矾、蓝矾。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钠与水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Na是还原剂,H2O是还原剂,NaOH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
反应现象:浮(钠浮在水面上)→熔(钠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游(钠球四处游动)→嘶(钠球发出嘶嘶的响声)→红(钠球游过的地方酚酞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化学方程式
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对于气体反应物、生成物,还可以直接通过化学计量数得出体积比。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化学方程式
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举例如下:
一、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a+2H2O=2NaOH+H2↑
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2Na+2H2O=2Na++2OH-+ H2↑
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a2O2+2H2O=4NaOH+O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2Na2O2 + 2H2O = 4Na+ + 4OH- +O2↑
三、氢氧化钠溶液和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Al+2NaOH+6H2O=2Na [Al(OH)4]+3H2↑
或写作
2Al+2NaOH+2H2O=2NaAlO2+3H2↑
氢氧化钠溶液和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2Al + 2OH- + 6H2O = 2[Al(OH)4]- + 3H2↑
或写作
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四、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Al(OH)3+NaOH=Na[Al(OH)4]
或写作
Al(OH)3+NaOH=NaAlO2+2H2O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Al(OH)3 +OH- =[Al(OH)4]-
或写作
Al(OH)3 +OH- =AlO2- + 2H2O
五、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1、2NaOH+Cl2=NaCl+NaClO+H2O
2、6NaOH+3Cl2=5NaCl+NaClO3+3H2O(条件:加热)
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1、2OH- + Cl2 = Cl- + ClO- + H2O
2、6OH- +3Cl2 = 5Cl- + ClO3- + 3H2O(条件:加热)
六、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1、Ca(OH)2足量:NaHCO3+Ca(OH)2=NaOH+CaCO3↓+H2O
2、NaHCO3足量:2NaHCO3+Ca(OH)2=Na2CO3+CaCO3↓+2H2O
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1、Ca(OH)2足量:HCO3- + OH- + Ca2+ = CaCO3↓ + H2O
2、NaHCO3足量:2HCO3- + 2OH- + Ca2+ = CO32- + CaCO3↓ + 2H2O
七、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Na2CO3+Al2(SO4)3+3H2O=2Al(OH)3↓+3CO2↑+3Na2SO4
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3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八、亚硫酸钠和次氯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aClO+Na2SO3=NaCl+Na2SO4
亚硫酸钠和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ClO- + SO32- = Cl- + SO42-
九、碳酸钠溶解后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a2CO3+CaCl2=2NaCl+CaCO3↓
碳酸钠溶解后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CO32- + Ca2+ = CaCO3↓
十、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钙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a2CO3+CaSO4=Na2SO4+CaCO3↓
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钙固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CO32- + CaSO4 = CaCO3↓ + SO42-
十一、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FeCl3+3NaOH=Fe(OH)3↓+3NaCl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Fe3+ + 3OH- = Fe(OH)3↓
十二、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a2SO4+BaCl2=BaSO4↓+2NaCl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SO42-+ Ba2+ = BaSO4↓
十三、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uSO4+2NaOH=Cu(OH)2↓+Na2SO4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Cu2+ + 2OH- = Cu(OH)2↓
十四、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SiO2+2NaOH=Na2SiO3+H2O
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SiO2 + 2OH- = SiO32- +H2O
十五、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钡完全中和化学方程式如下:
1、NaHSO4足量: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
2、Ba(OH)2足量:NaHSO4+Ba(OH)2=BaSO4↓+NaOH+H2O
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钡完全中和离子方程式如下:
1、NaHSO4足量:2H++SO42-+Ba2++2OH-=BaSO4↓+2H2O
2、Ba(OH)2足量:H++SO42-+Ba2++OH-=BaSO4↓+H2O

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现象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浮:钠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浮在水面上。 熔: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由于钠的熔点低,所以会使钠熔成银白色的小球。 游:反应时产生氢气,氢气推动钠在水面上游动,发出响声。 嘶:反应过程中会发出嘶嘶的响声,这是由于氢气产生并快速释放到空气中所产生的声音。 消:钠逐渐消失,因为它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 红: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使水溶液变红,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能使酚酞等指示剂变色。如果水中滴有酚酞,那么反应后的溶液会呈现红色。

以上就是钠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全部内容,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₂O = 2NaOH + H₂↑。反应现象及原因分析如下: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钠的密度(0.97g/cm³)比水(1.0g/cm³)小,所以钠会漂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水接触后会迅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