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生物试题答案?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 髓 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那么,2017中考生物试题答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
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
心脏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男子平均值:5.0*1012个/升;女子:4.2*1012个/升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4~10*109个/升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100~300*109个/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图片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左心房 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房 心室 动脉)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房、心室与瓣膜的活动关系:
2)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7科。
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120分,物理90分,化学6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各50分,地理、生物各40分,体育与健康50分。
统一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体育与健康,共10科。各科目满分分值为:语文、数学、外语各120分,物理90分,化学6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各50分,地理、生物学各40分,体育与健康50分,总分满分740分。
其中外语分值中包含30分的听力、口语考试分值,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分值中各包含10%的实验操作考试分值。
广东省中考中的生物与地理将不再计入总分,但所有初中毕业生都必须参加这两门科目的考试,且成绩需达到B等级及以上(即60分及以上)才能被第一批次的高中学校录取。每位考生有两次考试机会,第一次是在初二年级末进行,未能达到60分或缺考的考生可以在初三年级末参加补考,补考成绩超过60分则以60分计算。
在中考总成绩相同的情况下,生物与地理的分数会成为重要的参考因素。生物与地理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所有题目均为选择题,考生需在答题卡上作答,考试时间为60分钟,总分为100分(生物50分,地理50分),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参照当年的《考试说明》。
思想品德科目的考查则由各区或学校自行组织,考查结果不合格的考生将面临高中学校不予录取的风险。这一调整旨在鼓励学生重视这两门学科,同时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
根据新方案,生物与地理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保持不变,依旧为选择题,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考试,提高应试能力。考试时间的限制使得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试卷,这对学生的时间管理和答题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生物与地理的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但它们对高中录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学生和家长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这两门科目的考试。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茎,而是它的复叶;地下部分是地下茎和根.
二、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三、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时可见到,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
四、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五、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六、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七、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十一、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审题解析与写作思路
一、审题解析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这一作文题目,富有深意且充满启发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个题目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种植种子,而是具有比喻意义。这里的“种子”并非指生物学中的植物胚胎,而是指向于学生的心理层面,是一种内心的期许、承诺或愿景。
“种子”的比喻意义:
内心的期许:可以是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如成为一名医生、教师、科学家等。
对他人的承诺:可以是对家人、朋友或老师的承诺,如承诺要努力学习、改变不良习惯等。
对未来生活的愿景:可以是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希望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成功的事业等。
“就这样”的解读:
这里的“就这样”暗示了种下这颗种子的过程并非偶然,而是由某一具体事件或经历触发的。学生需要思考这个契机是什么,即是什么事情让自己决定在内心种下这颗种子。
同时,“就这样”也表达了种下种子的方式和过程,可能是自然的、潜移默化的,也可能是深刻的、刻骨铭心的。
以上就是2017中考生物试题答案的全部内容,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