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物理

高中物理压轴题,高中物理压轴题讲解

  • 物理
  • 2025-10-02

高中物理压轴题?高考物理压轴16大题型 动力学综合问题 涉及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过程。电磁感应综合问题 涉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解题时需注意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及方向判断。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涉及电场、那么,高中物理压轴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一物理压轴题30道

(1)因为粒子垂直从CM穿出, 则可知粒子做园周运动的半径r=a QVB=MVV/R 的进入磁场的速度V=qba/m 所以进磁场的动能E=mvv/2 所以电场力作功qEd=mvv/2 所以d=qbbaa/2mE (2)根据题意可知此时R=a/3 同理可知D=qbbaa/18mE 周期T=2派m/qb 所以运动时间t=派m/qb (3)因为洛伦磁力不作功,所以要运动三次,则第二次于CM相切.所以此时半径R=a/5 同理可知d=qbbaa/25mE

高中物理竞赛压轴题

不知道你是不是问这道题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59726469526211300?fr=qb_ans_3&entry=qb_qb_recommend&uid=8342A902524267AE3986B7459DF8474F&step=1&hideOtherAnswer=true&newAnswer=1

看下答案对不对,这里主要用到2个知识点,首先是由于绳不可伸长,沿绳方向分速度相同,一定要区分物体的实际速度方向(即合速度)和速度分量。第二是碰撞过程及碰撞之后的分析,主要考虑动量守恒(某方向上)和机械能守恒(如果有外力,把功加进来算就好了)。

个人觉得这类题的诀窍是摸准这个整体的具体变化过程,能在脑中模拟出这样一个3D动态画面。就这道题而言算是力学的压轴题了。高考难度就这个上下,也不会难太多了。力学稍稍学精点就可以答了。

物理三场合一题型归纳总结高中

这题目主要是分析

(1)正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其受力平衡

根据左右定则,可判断它受到向上的磁场力F洛,所以其受到的电场力F电 向下,因为是它带正电荷,可知mn带正电,xy带负电。所以电流方向为从b到a,根据右手定则,可判断导线向右运动。

F洛=F电

设ab两端的电压为U1,设ab长为d

qv0B=Eq=q*U1/d

ab切割磁场,会产生感应电动势U,那么ab就是一个电源,现在的电路图就是ab(电源)接上R1,(因为R2与电容相连,可看成断路)

U=△Φ∕△t=B*△s/△t

△s,面积的变化,等于长×宽,=d* v*△t

所以U=Bdv

而U1即等于干路电压,可算出U1=R*U/(R+R0)

所以

qv0B=qU1/d=qRU/[(R+R0)d]=qRBdv/[(R+R0)d]=qRBv/(R+R0)

v=(R+R0)v0/R

(2)

棒停止运动时,棒两端感应电动势消失,此时电容开始放电。

电容本来的电压等于U1

此时电路图就是R1和R0并联,再和R2串联,求出R0上的电流即可

可求出R1和R0两端的电压=U1R0/(R+2R0)

所以R0的电流I=U1/(R+2R0)

=R*U/(R+R0)(R+2R0)

=R*Bdv/(R+R0)(R+2R0)

=Bdv0/(R+2R0)

F=BId=B²d²v0(R+2R0)

高中物理填空题压轴题

D

http://www.mofangge.com/html/qDetail/04/g0/201310/t7d5g004149214.html

高三物理最变态的题

解放思想,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基础题目基本上都是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解答的题目,多练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压轴题不仅需要对整个高中物理融会贯通并非常熟练,而且往往还需要一点灵感。

为此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练习基础题答题速度,没有什么捷径,除非你是天才,多练而已。为真正的压轴题留出足够找到灵感和解决它的时间。

二、适当接触奥物、大学物理,拓宽自己的视野。你应该有这样一种感觉,现在的初中物理对你来讲已经和幼儿园的看图说话差不多了,高中物理道理是一样的。但是也不要投入太多的精力,物理学博大精深,三年时间,还有其他的课程,你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研究透彻。

三、思想很重要,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总结,这类题目往往要跳出常规的方法或者视角来找灵感。在解决这类题目的时候如果找不到常规方法的时候,尝试跳出来。

高考过去已经近十年,可能有些地方现在也未必会合适,但是还是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高考成功。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压轴题的全部内容,(1)物块滑上模板速度设为v0.根据动能定理 :2mgR=1/2*2m*v0^2 解得v0=根号下(2gR)之后带动木板运动,直到二者相对静止,设此速度为v1,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2mv0=3mv1,解得v1=2根号下(2gR)/3 ,此过程木块相对木板位移设为s1,根据能量守恒,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