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时间:1915年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旗帜:“民主”和“科学”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影响: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那么,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精简版如下: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时间:1840-1842年
签订条约:《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1860年
签订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太平天国运动
领导人:洪秀全
定都:天京(南京)
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1894-1895年
签订条约:《马关条约》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1900-1901年
签订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等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改革
结果:失败,但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
领导人:孙中山
成果: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意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等
口号:“民主”和“科学”
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后转移到嘉兴南湖)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北伐战争
时间:1926-1927年
对象: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成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失败标志: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7年4月)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影响: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西安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
和平解决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
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南京大屠杀
时间:1937年12月
凶手:日军
遇难人数:30多万
抗日战争胜利
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重庆谈判
时间:1945年8-10月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三大战役
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意义: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渡江战役
时间:1949年4月
结果: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发展:甲午战争后、一战期间(短暂春天)
萎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社会生活的变迁
服饰:中山装、旗袍等
饮食:西餐传入中国
住宅:出现西式建筑
交通: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通讯:电报、电话等新式通讯工具出现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成就: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意义: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侯德榜与制碱法
成就:发明联合制碱法
意义:将中国的制碱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鲁迅与《狂人日记》
成就:发表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意义: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以下是部分知识点的相关图片:
以上即为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的精简版,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今天分享【初中历史】部编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内容丰富,建议先收藏保存。码字不易,如觉得有价值,欢迎点赞支持。
此思维导图详细整理了部编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每部分知识点清晰明了,方便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和复习。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把握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地位和影响。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使历史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效。
思维导图包含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章节,具体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点。
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历史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若需要电子版思维导图,可访问相关链接获取。同时,好学熊资料库提供初中全科目学习资料、中考复习资料等电子版资源,是学生备考、复习的优质选择。
【暑假预习】部编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时间:1840-1842年
发动者:英国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1860年
发动者:英法联军
罪行:火烧圆明园
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
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1894-1895年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影响: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瓜分中国狂潮
表现: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开设工厂,掠夺铁路修筑权等
四、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
领导者:光绪帝
主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结果: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失败
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五、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
领导者:孙中山
革命团体:兴中会、同盟会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成果: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影响: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六、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
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旗帜:“民主”和“科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影响: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图片展示(以下为部分图片展示,用于辅助理解知识点)
(注:以上图片仅为示例,实际图片可能与文中描述有所差异,但均用于辅助理解相关历史知识点。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第一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6.3;道光帝、林则徐—义律;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向中国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牟取暴利。
4、鸦片的危害:①大量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②严重摧损了吸食者的体质,使之家破人亡。
5、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①1840年6月爆发;②1841年初占领香港岛;③1842年,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性质:中国历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内容:①赔款2100万元;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商品所缴纳的税款,需从英国商定)。
6、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3课 收复新疆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活动课一 模拟时事报道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8课 辛亥革命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1课 北伐战争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活动课二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
附录
后记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的全部内容,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起源地:山东 义和团运动: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战胜战役:廊坊战役。结果:被清政府及外国列强镇压。时间:1900年~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直接原因: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清政府行为: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经过:大沽——天津——北京;一路烧杀抢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