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何不提川军抗战?抗日战场初期部分战区不要川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装备落后、战斗力弱:在抗战初期,川军的装备相对落后,纪律也较为松散,战斗力相对较弱。由于四川地区历经战乱,军阀纷争,川军的装备往往简陋,甚至存在使用自制土枪和鸦片成瘾的“双枪兵”现象,这使得川军的战斗力受到质疑。那么,历史为何不提川军抗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其实抗日战争中,不管是中央军,还是各个地方军阀武装,基本都抛下了地域的隔阂,竭尽全力参与抗战,牺牲无算,可歌可泣。
川军之所以突出,一是川军参战人数极多,二是在全国都认为川军是无组织的垃圾军队的情况下,川军以极高的执行力和战斗意志,赢得了全国军民的认可和尊敬。
1、川军参战人数极多,尤其抗战后期,因为东南国土沦丧,四川成为国军的主要兵源地和财政来源,以四川一省人口支持了国军五分之一的兵力,客观说四川人民在抗战中付出最大。
2、川军素来被认为装备极差、训练极差、军纪极差,是杂牌中的杂牌。这样的地方武装,没有像红军去打游击,而是被派去打阵地战,与火力领先好几个世代的日军拼消耗。即使如此,川军仍义无反顾,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坚决抵抗,杀身成仁,许多部队一直战到全军覆没都无人逃跑,即使部队长官亦死节报国,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铁血意志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这样的战绩下,再没有人认为川军是杂牌。敢拼命的军队就是最好的军队,川军就是每个将军梦寐以求的军队。
蒋介石不喜欢川军主要有以下原因:
军队素质与形象差:川军被称为“双枪兵”,即士兵不仅有步枪,还配备烟枪,军纪十分涣散。士兵大多是文盲,武器装备也很落后,被讥讽为“叫花子部队”“烂部队”。军官作风懒散,甚至坐滑竿行军,毫无军人仪态,蒋介石曾怒斥其“形象甚为难看,毫无教育”。
军阀习气与内部混乱:四川长期处于军阀混战状态,川军派系众多,内战频繁但实际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被认为只擅长内部争斗,是地方武装。蒋介石觉得川军“只能在四川称王称霸”,缺乏革命军人应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非嫡系与潜在威胁:川军属于地方军阀武装,并非黄埔系嫡系部队,蒋介石对其缺乏信任,担心川军势力不断壮大,从而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全面抗战前,川军还长期抵制中央军进入四川,这更让蒋介石将其视为“杂牌”和不稳定因素。
历史积怨与偏见:川军在军阀混战时期有横征暴敛、扰民等劣迹,并且在与红军作战中的表现不佳,加深了外界对其“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负面印象。蒋介石、陈诚等都曾公开批评川军“素质之差,国内外有名”。尽管川军在抗战中浴血奋战,但因其“杂牌军”标签和非嫡系属性,始终难以改变蒋介石的固有偏见。
抗日战争,李宗仁将军曾评价道:“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关于川军的电视剧还是很多的:哈儿师长、哈儿军长、傻儿司令、雾都、川军团血战到底、正者无敌、壮士出川、我的团长我的团、川军团之壮丁也是兵 、山城棒棒军等等。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有呀,你比如说壮士出川,正者无敌,亮剑,都是川军电视剧呀。你在百度输入关于川军的有哪电视剧有哪些就行了。
抗战时期四川抗日军人牺牲人数居全国之首,川军将士虽然在当时无论是作风或者状态都不是最好的,但他们的功劳与贡献却是不可忘记的。川军题材的电视剧还有《川军团血战到底》,这部电视剧描绘的时间为抗战初期,间接反映了国破家亡之际国民党、军阀、共产党、老百姓以及不同思想的各种同僚对抗日的理解与态度,挖掘了国人的劣根性,赞扬了优秀中华儿女不屈精神。值得一看!
以上就是历史为何不提川军抗战的全部内容,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川军逐渐成为抗战的主力军。在战争的中后期,川军在多个战场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战绩。川军的英勇表现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们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综上所述,历史中明确提到了川军抗日,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