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尖100名化学家?这份榜单以过去十年间科研论文的影响力为评选标准,评选出的最杰出的100位化学家,杨培东赫然在列,位列第10名,充分展示了他在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影响力。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依据相同评估标准评选的"顶尖一百"材料科学家中,杨培东更是荣膺榜首。这无疑进一步证明了他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卓越地位和领导力。他的成就不仅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也为我国科研界树立了榜样,那么,全球顶尖100名化学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彭笑刚个人简介如下:
基本信息:彭笑刚,湖南长沙人,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学家。
教育背景:
1987年在吉林大学取得学士学位。
1992年在吉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职业经历:
1994年至199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6年至1999年,在加州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
1999年进入美国阿肯色大学,2005年被提升为该校教授、讲座教授。
2009年全职加盟浙江大学化学系,成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同年入选第二批国家“千人计划”。
学术成就:
在胶状纳米晶的配位化学、无机纳米材料的生长机制、功能纳米晶的合成化学以及量子点光谱学性质等领域有深入研究。
研究成果已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J. Am. Chem. Soc.》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其中一篇在《Nature》上发表的论文引用次数超过2400次。
2011年2月被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供应商汤森路透公司评为全球顶尖一百名化学家之一,位居第八,是这一百位入选化学家中唯一一位在中国国内全职任教的学者。
2011年2月10日,全球知名的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公布了一份备受瞩目的榜单——2000年至2010年全球顶尖化学家名人堂(TOP 100 CHEMISTS, 2000-2010)。这份榜单以过去十年间科研论文的影响力为评选标准,评选出的最杰出的100位化学家,杨培东赫然在列,位列第10名,充分展示了他在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影响力。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依据相同评估标准评选的"顶尖一百"材料科学家中,杨培东更是荣膺榜首。这无疑进一步证明了他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卓越地位和领导力。他的成就不仅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也为我国科研界树立了榜样,证明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扩展资料
杨培东(Yang Peidong),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71年8月出生在苏州相城区元和镇,1988年从木渎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199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求学,1997年获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今,先后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1年杨培东当选为汤森路透集团依据过去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影响因子而确定的“全球顶尖100名化学家”,并且居于榜单前列第10位,同时入选同一标准的“顶尖100名材料科学家”榜单的首位。
侯德榜,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因其在世界化学工业领域的卓越贡献,赢得了全球人民的敬仰和爱戴。他的成就显著,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英国皇家学会,一个拥有众多顶尖科学家的权威机构,破例授予他名誉会员的荣誉,这是对他科学地位的极高肯定,当时该学会的国外会员仅12人,且亚洲仅他与日本的同行各占一席。此外,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相继将他纳入荣誉会员行列,这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国际影响力和专业声望。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他在化学工业领域所做开创性工作的嘉奖。侯德榜的名字,因此成为了世界化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的贡献被全球科学界深深铭记。他的成就不仅提升了中国乃至亚洲在国际科学界的形象,也激励了后来的科学家们在各自的领域中追求卓越。
扩展资料
侯德榜,中国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贡献。1921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祖国。
2013年,受聘武汉理工大学讲座教授。 2011年,受聘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1997年获德雷福新教授奖(Dreyfus New Faculty Award)。1999年获美国化学会拉梅尔奖(Victor K. LaMer Award),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Oversea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00年连续获得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教授奖(NSF Early Career Development Award),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帕克基金会(David and Lucile Packard Foundation)科学工程研究奖(Fellow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2年获德雷斯教书育人奖(Camille Dreyfus Teacher Scholar)。2005年,因其在化学、物理以及纳米材料应用方面的卓越成就,荣获美国化学会贝克兰奖(Leo Hendrik Baekeland Award )。贝克兰奖用于奖励纯粹化学或工业化学的杰出成就,夏幼南是六十多年来第一位获贝克兰奖的华人化学家。
985高校教授殷亚东,17年培养60位教授,如今再发Science!
近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A magnetic assembly approach to chiral superstructures”的最新论文,详细介绍了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教授在手性超结构的磁性组装方法的最新成果。
世界著名化学家、材料科学家
殷亚东是世界著名的化学家和材料科学家,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终身教授,同时担任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学校的客座教授。他研究领域包括纳米材料及界面化学,以发展新材料和利用新能源为主题,以化学合成、组装和功能化为主要手段,跨越材料、物理、生物及工程等多个学科,致力于研究纳米材料的新组成、新结构、新特性和新应用。
17年深耕纳米材料磁性组装领域
在这篇Science研究发表之前,殷亚东已经在纳米材料磁性组装领域耕耘了17年。发表论文近三百篇,其中60余篇发表在Science、Nature及Nature子刊等国际著名刊物上,SCI引用43000多次,H-index为95。
以上就是全球顶尖100名化学家的全部内容,殷亚东是世界著名的化学家和材料科学家,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终身教授,同时担任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学校的客座教授。他研究领域包括纳米材料及界面化学,以发展新材料和利用新能源为主题,以化学合成、组装和功能化为主要手段,跨越材料、物理、生物及工程等多个学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