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青词?一、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原始天尊,一诚有感。二、岐山丹凤双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三、青词,汉语词语,亦作"青辞",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称。又称绿素;为一种文体。四、在明朝嘉靖帝时,那么,历史上著名的青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青词又称绿章,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一般为骈俪体,用红色颜料写在青藤纸上。
在明朝嘉靖帝时,由於嘉靖帝爱好青词,使善写青词者能够得到重用。《明史·宰辅年表》统计显示,嘉靖十七年后,内阁14个辅臣中,有9人是通过撰写青词起家的。
那两句我也记不得了,再看一遍那电视剧吧.
哈哈..
严世蕃写的青词原文如下:
青词,又称绿章,是道士斋醮时上奏天神的表章,用朱砂写在青藤纸上。旧时神多,凡间要告诉天神的事也多,于是文人客串,青词绿章竟渐成一种文体,道士也渐失“专利”了。
严嵩的青词也是写得极好的,曾经一度无人能够望其项背。青词并不好写。那是一种赋体的文章,要求能够以极其华丽的文字表达出皇帝对上天神灵的敬意和诚心。嘉靖求仙心切,性子又急,所以青词总是供不应求,常常能把那些阁臣憋死。
然而严嵩却有求必应,得心应手。这并不奇怪。严嵩原本就是颇负盛名的诗人,文学修养很高,自然长袖善舞。严嵩又尽心,使出浑身解数,殚精竭虑,揣摩铺张。结果一来二去,竟然只有严嵩一个人写的青词能让嘉靖满意(醮祀青词,非嵩无当帝意者)。
于是严嵩“入阁拜相”,在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八月(也就是“壬寅宫变”前两个月)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成了“宰相”。这时严嵩已经六十多岁,却“精爽溢发,不异少壮”。入阁以后的严嵩当然还要撰写青词,但更重要的还是“揣摩圣意”。
嘉靖虽然是个混蛋,却不是昏君;虽然躲在西苑,却没有大权旁落;虽然整天求仙问药,却一刻也没有放松对朝廷的控制。许多重大政治问题,嘉靖都是自己已有成见才去咨询阁臣的。
一、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原始天尊,一诚有感。
二、岐山丹凤双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三、青词,汉语词语,亦作"青辞",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称。又称绿素;为一种文体。
四、在明朝嘉靖帝时,因为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所以他的大臣中只要是青词写得好的,就一定是高官厚禄。由于嘉靖帝爱好青词,使善写青词者能够得到重用。李春芳、严讷、郭朴、袁炜等词臣均以“青词”邀宠,步步高升,官居宰相(大学士),是称青词宏银宰相。
五、《明史·宰辅年表》统计显示,嘉靖十七年后,内阁14个辅臣中,有9人是通过撰写青词起家的,比如奸相严嵩,其实他并不会写青词,也不能这么说吧,写得没有他儿子严世蕃好,严嵩献上的青词都是严世蕃代笔的;徐阶为了搬到严改绝谈嵩,同样也是为了取悦皇帝也写作青词。
青词又称绿章,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一般为骈俪体,用红色颜料写在青藤纸上。要求形式工整和文字华丽。其也是一种文体。产生于唐朝。在明朝嘉靖帝时,由于嘉靖帝爱好青词,使善写青词者能够得到重用。《明史》统计显示,嘉靖十七年后,内阁14个辅臣中,有9人是通过撰写青词起家的,著名的有夏言,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徐阶等人。
青词作品如下。
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原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双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1、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徐阶所写的青词是:”离九霄而应天命,情何以堪;御四海而哀苍生,心为之伤。“
2、意思是嘉靖本是仙班里的神仙,却奉了上天之命降到凡间来做了皇帝,放弃了做神仙作为凡人。放弃了在天上享清福来到凡间来给万民为仆,表达出了深深的无奈。
3、这几句看似赞美的话实则隐藏的是政治目的,徐阶想借奏表超越严嵩而得到嘉靖帝的欢心。
拓展内容:
青词又称绿章,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一般为骈俪体,用红色颜料写在青藤纸上。要求形式工整和文字华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百度百科词条 青词
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青词的全部内容,历史上著名的青词欣赏包括:1. 嘉靖皇帝时期,由于他崇尚道教并追求长生不老,宫中常举行斋醮活动。这些活动中的文章多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因而得名“青词”。这种文体起源于唐朝,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因皇帝的偏爱,擅长撰写青词的文人得以受到重用。2. 严嵩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官员,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