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物理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物理声现象笔记整理

  • 物理
  • 2025-08-18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V固 > V液 >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那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1)音调、响度和音色都是描述声音特征的。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②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在相同距离下,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③音色:物理学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由物体本身决定,就是说: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

(2)形容词:

音调:高、尖、刺耳、……..

响度:大、震耳欲聋、…….

音色:优美、悦耳、动听、……….

2.

①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例如:听到雷声,极可能要下雨了、B超检查器官病变、敲击瓷碗,判断是否有裂纹等)

②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碎石)

初二上册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总结: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比如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电磁波交谈;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3、回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比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4、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5、声音的特性: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三个特征包括音调、响度、音色;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八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

2011中招必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

物体的振动

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

响度

、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

发声体

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

声源

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

:频率在

20Hz

~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声能

较集中。具体应用有:

声呐

、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超声波清洗器

超声波焊接

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

机械建筑

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

火山爆发

海啸地震

等,另外

人类制造

火箭发射

飞机飞行

、火车汽车的奔驰、

核爆炸

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初二物理声音单元的四种类型

答案如下

现象解释

当在鼓上放一些小球,并敲鼓时,小球会跳动。这是因为鼓面被敲击后产生了振动,这种振动使得小球也随之跳动。

响度与振动的关系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它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在敲鼓的情境中,敲击鼓面的力量越大,鼓面的振动幅度就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也就越大。同时,这种更大的振动幅度也会导致小球跳动得更明显。

音调与本题的关系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但在本题中,主要关注的是响度和小球的跳动情况,与音调无直接关联。

音色与本题的关系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或品质,它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同样地,在本题中,音色也不是主要关注点。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对声音响度以及小球跳动情况的影响。敲击鼓面力量越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响度越大,小球跳动也越明显。

重点内容:敲击鼓面产生的振动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响度,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同时也会导致放置在鼓面上的小球跳动更明显。

初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二物理声现象和光现象的简答题如下:

1. 敲击钢管时,声音如何在钢管和水之间传播?

答案:敲击钢管时,声音首先在钢管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然后通过钢管中的水传播,最后到达另一端的空气中。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会听到三次声音。

2. 为什么终点裁判员在百米赛跑中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时记时?

答案: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慢于光速,所以终点裁判员如果听到枪声再记时,记录的时间会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时间大约是0.29秒。

3. 以下哪些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①②④)

答案: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说明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说明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4. 回声是如何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多少米?

答案: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的。

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的全部内容,现象解释:当在鼓上放一些小球,并敲鼓时,小球会跳动。这是因为鼓面被敲击后产生了振动,这种振动使得小球也随之跳动。响度与振动的关系: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它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在敲鼓的情境中,敲击鼓面的力量越大,鼓面的振动幅度就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也就越大。同时,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