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在七年级上册地理的学习中,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 通过经纬网确定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组成,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在地图上,找到目标点所在的经线和纬线的交点,该交点的经纬度数值即为该点的地理坐标。那么,七上地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现象,太阳东升西罗,时差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证据例举: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 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刘三起义);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陆地1.49占29%,海洋3.61占71%)
二、地球仪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形状 圆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1. 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
2. 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约为2万千米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横向) 南北方向(纵向)
0度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
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殊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经线、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
划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度为低纬度
30-60度为中纬度
60-90度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东经160度以东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1、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
2、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 公转[/td]
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约365天)
旋转特点 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地轴始终倾斜66.5度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复习提纲(一)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2 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会看地图:
地图的种类:鸟瞰和平面 地图的组成: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物体的标志。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度确定方向。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a.数字式 b. 文字式 c. 线段式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 ②咨询有关人士 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东西走向的方向被定义为东西经,而南北走向的方向则被称为南北纬。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西经用W表示,东经用E表示。简单来说,垂直于地轴的方向代表经度,水平于地轴的方向代表纬度。
地球上的经度和纬度是用来确定地理位置的坐标。经度线是沿着地球的南北方向,而纬度线则沿着东西方向。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开始,向东和向西分别延伸至180度。纬度则从赤道(即0度纬线)开始,向北和向南分别延伸至90度。
经度和纬度的度量单位是度、分和秒。1度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通常,经度和纬度的数值会以度为单位表示,精确到分或秒。例如,一个地点的坐标可能是37°46'N,122°25'W。
确定一个地点的经纬度,通常需要使用地图或GPS设备。地图上会标注出经度和纬度的网格线,而GPS设备则可以直接读取当前位置的经纬度坐标。在学习地理时,掌握如何读取地图上的经纬度,以及如何使用GPS设备获取经纬度坐标,是非常重要的。
经纬度的应用不仅限于地理学科,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航空、航海、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卫星定位系统都需要使用经纬度来确定位置。通过经纬度,我们可以精确地定位地球上的任何地点,这对于科学研究、资源管理、导航和地图制图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七年级上册地理的学习中,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 通过经纬网确定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组成,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在地图上,找到目标点所在的经线和纬线的交点,该交点的经纬度数值即为该点的地理坐标。
2. 利用光照图确定 光照图展示了地球表面在不同时间的光照情况。 通过分析光照图上的阴影和光照区域,可以推断出某点的纬度和经度。 光照图上,太阳光线与地表的交角越大,该点的纬度越高。
3. 利用北极星的高度和北京时间确定 在北半球,北极星的高度角与观测点的纬度相同。 通过观测北极星的高度,可以确定观测点的纬度。 同时,通过北京时间与标准时差的计算,可以得出观测点的经度。
4.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和北京时间确定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垂直照射地表时的角度。 通过观测正午太阳高度角,结合其他地理知识,可以确定观测点的纬度和经度。 北京时间同样可以用于辅助计算经度。
掌握这些方法对于学习地理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都有着重要意义,它们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理解各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
以上就是七上地理的全部内容,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