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物理

我国物理学家,中国有物理学家吗

  • 物理
  • 2025-08-12

我国物理学家?4. 饶毓泰:饶毓泰是我国近代物理学的一位奠基者,其研究了气体导电过程,对低压汞弧放电机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毕生致力于我国物理学教学和科研事业,创办南开大学物理系,后又长期执教北京大学,培养了吴大猷、马仕俊、马大猷、郭永怀、虞福春、黄昆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理学家。5. 杨振宁: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那么,我国物理学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国物理学家杨振宁

钱伟长,江苏无锡人,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在中学阶段,文科成绩特别优秀的钱伟长,原本一心想学文科。钱伟长参加清华大学高考的时候,当年的高考成绩出现了严重的偏科,文科成绩特别好,理科成绩特别差。其中,中文和历史都是100分,物理5分,化学和数学一共考了20分,英语没学过,考的0分,各科成绩严重不均衡。但钱伟长凭借着优秀的文科成绩,被清华大学历史系录取。

以前的高考,人才是奇缺,学校拥有绝对的自主招生权。一听有人语文和历史考了100分的满分,清华大学的中文系和历史系非常感兴趣,很多教授到处打听这个文史学霸,其中就有著名的陈寅恪先生,没事就问“那个考满分的学生怎么还没来?

1931年9月17日,清华大学终于开学了,钱伟长也如约来到了清华大学历史系报到。然而,就在第二天,发生了著名的“九一八”事变,震惊了刚上大学的钱伟长。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我下决心不学历史了,要学造飞机大炮。”也就是刚上大学的第二天,钱伟长决心为国“弃文从理”,从历史系转入了物理系。也是由于这一次重要的转变,才有了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伟长。

这样一个严重偏科的学生,要开始学物理专业,难度可想而知。当年的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开始不答应,但禁不住钱伟长的一再纠缠和坚持,最后同意他试一试,但必须答应在一年之内数理化都要考到70分以上。

物理学最美的一句话

1、钱学森。

著名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邓稼先。

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都有谁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有:吴有训、饶毓泰、叶企孙、严济慈、吴大猷、王淦昌、钱学森、钱三强、黄昆、杨振宁、邓稼先、周光召、丁肇中、朱棣文等。

中国有物理学家吗

黄昆物理学家仅有的几个获得过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如果外籍华人也算你的答案 那就有点多不用我说了

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黄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对固体物理学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是我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从理论上预言了与晶格中杂质有关的X光漫散射,以后被称为“黄散射”。这个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获实验证实,“黄散射”已发展成为一种能直接研究固体中微观缺陷的有效手段。他的多声子跃迁理论,以“黄━里斯因子”而著称于世。他提出关于描述晶体中光学位移、宏观电场与电极化三者关系的“黄方程”和由此引伸的电磁波与晶格振动的耦合,即后来称为极化激元的重要概念。他与M. Born合著的《晶格动力学理论》一书,是一部有世界影响的经典性科学专著。他的理论对信息产业(特别是光电子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他与合作者对半导体超晶格的电子态和声子模开展了系统而富有成效的研究。

杨振宁最厉害三个发明

胡刚复

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江苏省无锡县人,1892年3月 24日生于泗阳县。1909年清游美学务处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入哈佛大学,1913年毕业,1918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叶企孙 上海人 物理学家 四大哲人之一 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一是用X射线精确地测定普朗克常数h,得出当时用X射线测定h值的最高的精确度;二是开创性地研究了流体静压力对铁磁性金属的磁导率的影响,这是本世纪20年代在物质铁磁性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地科学界的重视. 3 饶毓泰 江西人 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研究了气体导电过程,对低压汞弧放电机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倒斯塔克效应、分子光谱等方面取得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吴大猷、马仕俊、马大猷、郭永怀、虞福春、黄昆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理学家 4 吴有训 江西人 物理学家 教育家 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以精湛的实验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使得康普顿成为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的行列中取得了无可争辩的地位 两弹一星一半以上是他培养出来的学生

以上就是我国物理学家的全部内容,黄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对固体物理学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是我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从理论上预言了与晶格中杂质有关的X光漫散射,以后被称为“黄散射”。这个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获实验证实,“黄散射”已发展成为一种能直接研究固体中微观缺陷的有效手段。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