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归纳?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无法传播声音。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中快,在液体中传播又比在气体中快。4.利用回声测量距离:S=1/2vt。那么,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又到了初三年级总复习时刻,初中物理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基础。下面我整理了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梳理
1.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2.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5.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6.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8.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9.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0.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1.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12.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13.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5.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16.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17.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1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2机械能
(一)功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公式:W=Fs。
3.做功的两个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比较做功的快慢
方法一:
做功相同,比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方法二:
时间相同,比做功。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方法三:
做功和时间均不相同,比比值。
做功/时间的值越大,做功越快。
(二)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是指机械在稳定运转时,机械的输出功(有用功量)与输入功(动力功量)的百分比。
2.增大机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2)额外功: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3)总功:W总=W有用+W额=FS
(三)机械能
1.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总和,这里的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公式大全
第一章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4.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色、音调、响度,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和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音色不同则不同乐器或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特征不同。
5.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第二章 光现象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4.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无法传播声音。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中快,在液体中传播又比在气体中快。
4.利用回声测量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至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声能集中。应用包括声呐、B超、超声波测速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高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甚至可能破坏机械和建筑。次声波主要来源于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和汽车的运行、核爆炸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归纳的全部内容,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了解米和秒作为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掌握测量工具如尺子和停表的使用方法。2. 机械运动——参照物: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学习选择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3. 机械运动——速度:解释速度的概念,计算速度并理解其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4. 质量与密度:学习质量的测量、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