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氯化氢以及甲烷等无机化合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等一定条件影响下,形成氨基酸、核苷酸及单糖等有机化合物;②氨基酸、核苷酸等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甘氨酸、那么,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地球生物的起源是一个复杂而逐步的过程,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变主要基于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以下是关于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
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可能始于简单的有机分子。这些有机分子在地球早期环境中逐渐形成,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逐渐演化成更复杂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这些生物分子开始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那些能够适应环境的分子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逐渐演化成更复杂的生命形式。
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演变: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生物化学和生理学也发生了显著的演变。这些演变使得生命形式能够更好地利用环境中的资源,提高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遗传学的角色:遗传学在生命起源和演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重组,生物种群能够保持多样性和适应性。
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在生命起源和演化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生命的起源
图1-6 地球上生命起源示意图
(转引自刘本培、全秋琦,1996,有简化)
(a)原始大气;(b)有机物形成;(c)原始生命的物质交换
许多学者认为,生物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地球上进行的。地球上的无机物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了各种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后来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后转化为有机体。生命产生的这一过程可以概略归纳为三个阶段(图1-6):①原始海洋中的氮、氢等元素和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氯化氢以及甲烷等无机化合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等一定条件影响下,形成氨基酸、核苷酸及单糖等有机化合物;②氨基酸、核苷酸等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甘氨酸、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③许多生物大分子聚集凝缩而形成以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呈现出初步的生命现象,既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又能将“废物”排出体系之外,构成有生命的原生体。这种原生体的出现使地球上产生了生命,把地球的历史从化学进化阶段推向了生物进化阶段。这是生物界演化史上的第一件大事。
2.早期生物的发生和演化
保存于地球上前寒武纪岩石中的化石为最早期生物的演化提供了证据。
生命的起源是宇宙中的化学进化与生物进化的结合。具体来说:
化学进化:大约在数十亿年前,宇宙中存在着简单的有机分子。这些分子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分子结构,为生命的起源奠定了重要基础。
分子结构的演化:随着这些复杂分子的不断演化和发展,最终出现了能够自我复制和进化的分子结构。这些结构进一步演化成为原始细胞,从而开启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演化:生命的遗传信息存储在DNA分子中,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在生命演化的过程中,DNA分子的复制会出现变异,为生物带来新的特征和适应性。通过自然选择,有利变异的生物能够生存并繁衍后代,推动生命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并向前发展。
环境条件的支持:在宇宙中的某些特定环境下,如行星表面、海洋等地方,可能存在适合生命诞生的条件。这些环境条件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支持,如丰富的化学元素和适宜的温度条件。
综上所述,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复杂且尚未完全解明的科学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科学家们仍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神秘而伟大的自然现象。
1. 进化论
2. 神创论
3. 外星人说
4. 精气说
原始地球上从无机物演变为最初生命体的过程,一般认为,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它是建筑在物理、化学规律之上的,但又不能完全归结为物理、化学规律。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以核酸和蛋白质为主的、复杂而有序的多分子开放系统,这种多分子开放系统表现出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生长发育、自我调节、遗传变异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等特征;它是在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关于生命的起源,历史上有过种种看法。除了认为“生命是神或上帝创造”的特创论外,还有自生论、生生论、宇宙胚种论、化学进化论等。
1. 自生论:认为生物可以随时由非生物产生,如所谓“肉腐出虫,鱼枯生蠹”。这种看法已被科学实验所否定。
2. 生生论:认为生物不能自然发生,只能由其亲代产生。此种看法没有回答“最早的生物从何而来”的问题。
3. 宇宙胚种论: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物来自别的星球或宇宙胚种,它们可以通过光压、陨石或其他运载工具而到达地球。这种看法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也没有说明最早的胚种如何起源。
4. 化学进化论:认为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出现原始的生命体。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世间万物,纷繁各异;生生死死,花开花落。越过悠悠岁月之河,我们看到了什么?当第一缕生命之火燃起,照亮的是整个宇宙;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的认识从幼稚走向成熟。
起初,有不少科学家相信“自然发生说”,认为低等生命物质可以从无生命物质中自然产生出来,这是因为他们看到腐肉中会生出蛆来,放久的粮食中能生出蛀虫,在我国古代也有“腐草化为萤”的说法。当时一些大科学家如笛卡儿(1596~1650)、牛顿(1642~1727)等都对这个学说深信不疑。意大利医生雷迪(1626~1687)对这种自然发生说产生怀疑,1668年他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块块肉放入一个容器中,有的外面包上纱布,有的不包。结果证明,只有不包纱布被苍蝇叮过的肉才生蛆,包有纱布的肉没有生蛆。
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显微镜出现,人们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一些微生物,于是有人又认为,至少微生物可以从非生命物质中产生,所以,在雷迪实验以后的一个世纪里,微生物的自然发生说一直盛行不衰。
1765年,意大利一位博物学家斯帕朗扎尼(1726~1799)做了一个实验,他用两组瓶子,一组盛入肉汤后敞口,让空气可以自由出入,另一组瓶子盛入肉汤煮沸后封口,结果观察到,头一组瓶子里肉汤上长满霉菌,而封口的一组瓶子里仍然清新,因此他认为,即使对微生物自然发生说也不能成立。
以上就是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全部内容,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的演变过程,目前科学上还没有研究清楚,可能是不同种类的原核生物彼此之间接触共生,例如像链状的葡萄球菌那样,以后逐渐进化变异、合并为一体,演化为同一细胞的不同细胞器而形成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