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看封面图写话。《堆雪人》 芊芊语言,2020/6/24 今天下雪了,小明和小红约好一起在家门口堆雪人,他们堆了一个高高的雪人,小明拿来了家里的水桶给雪人当帽子,小红拿了妈妈的围巾给雪人系上,还拿了根胡萝卜做了鼻子。小明找到一根长树枝给雪人做了一只手臂,那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以下是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书下册的目录:
识字(一)
1 春夏秋冬
2 姓氏歌
3 小青蛙
4 猜字谜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语文园地一
课文 1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2 我多想去看看
3 一个接一个
4 四个太阳
语文园地二
课文 2
5 小公鸡和小鸭子
6 树和喜鹊
7 怎么都快乐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
语文园地三
课文 3
8 静夜思
9 夜色
10 端午粽
11 彩虹
语文园地四
识字(二)
5 动物儿歌
6 古对今
7 操场上
8 人之初
口语交际:打电话
语文园地五
课文 4
12 古诗二首
池上
小池
13 荷叶圆圆
14 要下雨了
语文园地六
课文 5
15 文具的家
16 一分钟
17 动物王国开大会
18 小猴子下山
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语文园地七
课文 6
19 棉花姑娘
20 咕咚
21 小壁虎借尾巴
语文园地八
具体内容可见百度文库: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全册课件
部编人教课标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描写季节的古诗有(四)首,分别是《春晓》、《静夜思》、《池上》、《小池》。
其中《春晓》是描写春季的,《池上》、《小池》是描写夏季的,《静夜思》是描写秋季的。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是一套专为小学一年级学生设计的语文教材。这套教材内容丰富,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课文,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一课《升国旗》通过描述升国旗这一庄严的仪式,让学生了解国家的象征和意义,培养爱国情感。课文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孩子们的视角,展现了升国旗的庄重与神圣。
第二课《我们的祖国真大》则通过描绘祖国的广阔地域,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与美丽。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如大兴安岭的雪花与海南岛的鲜花,让孩子直观地理解祖国的多样性。
第三课《我们去植树》则是一篇倡导环保的课文,通过孩子们去植树的活动,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积极参与到保护大自然的行动中来。
这套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教育出版社,拥有丰富的教材出版经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科版)一年级下册,不仅是一套教材,更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伴侣,帮助他们开启语文学习的大门,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大约1995或1996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中,第一篇课文是《柳树醒了》。这篇课文以柳树的复苏为线索,通过春雷、春雨、春风、春燕等自然元素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春雷的声音唤醒了沉睡的柳树,柳树逐渐苏醒,春雨为它带来了新的生机,柳树的枝条变得柔软。春风轻轻拂过,柳树的枝梢变得青翠欲滴,春燕在枝头嬉戏,柳树也加入了孩子们的游戏中,孩子们在柳树下嬉戏,渐渐长高。
这篇课文不仅是一次语言的训练,更是一次对春天的赞歌。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这些元素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同时,这篇课文也蕴含着丰富的寓意。春雷代表着希望和新生,春雨代表着滋润和生机,春风代表着温暖和变化,春燕代表着自由和快乐。这些元素的融合,传达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新希望和新生活的美好寓意。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八年级语文课本,人教版/部编版我刚好有。
你可以给我邮箱antstickki@sina.com发“求课本”,我可以秒转发给你。
教师行业不易,资源分享最快乐。
以上就是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书的全部内容,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那么一年级下册语文书作者是谁?1、《语文一年级下册》是由温儒敏总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可供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使用。2、内容简介:该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