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流程?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掌握10个生字,并能熟练书写14个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亲历探究蜜蜂辨识方向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查资料扩展对蜜蜂的了解。二、那么,三年级语文教学流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3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叙事较强的记叙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拯救白鲸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热爱和帮助,反映了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主题。
教育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续编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识字重点:学习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简单了解了同学们最喜欢的恐龙,也知道了聪明、可爱的海豚能为人类服务,那么今天我们要再认识人类的朋友,它是迄今为止,生活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猜猜是什么?(鲸)
二、检查预习
1、字词(重点关注“召、克、拼”的读音)
2、检查读文: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学习前三自然段
1、指读前3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到第几自然段,教师随机学习“够、召、克、望”。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
一、教学目标
激发兴趣: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的过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理解内容:分段朗读课文,重点讲解父亲的话与老师的教诲,理解“教诲”和“受用”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读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并描述自己画杨桃的经历或想象,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引导:提问为什么同学们会大笑,而老师却给予肯定,引出文章探讨的重点。
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分段朗读: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重点讲解:详细解释父亲的话和老师的教诲,强调画出原物本来面貌的重要性。
深入分析
观察角度:解释座位位置对观察角度的影响,以及父亲的教导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需掌握10个生字,并能熟练书写14个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亲历探究蜜蜂辨识方向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查资料扩展对蜜蜂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的具体步骤与结论的得出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法布尔如何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识方向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准备生字词卡片或使用电脑课件,突出生字部首和关键笔画。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五、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蜜蜂话题引入,激发学习兴趣。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得正确流利。
1、通读全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学习六个生字“挨、莲、蓬、裂、姿、势”,理解“挨挨挤挤、花骨朵、饱胀、破裂、姿势”等词;
3、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4、初步学会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段意。
教学重难点:目标2、3、4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你看过荷花吗?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
2、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3、揭题,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老师给你三分钟时间,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反馈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
(2)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
三、学习第2、3段
1、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反复地读第2段。
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
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
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
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
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
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
第一句:
说明荷花多
第二句:
荷叶多、美
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
第三句:
从读中抓住“冒”
给“冒”换一词
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
将你刚才说的词加进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包括“赠”、“刘”、“景”等关键字词,为后续学习古诗打下坚实基础。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通过朗读理解诗人苏轼对秋天的赞美与深情厚谊。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古诗意境的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与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背诵更多课外古诗。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欣赏美景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过程
看图说话
步骤:引导学生观察与《赠刘景文》相关的秋天景色图片,自由描述所见所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欲。
目的:为后续的古诗学习营造氛围,帮助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美景与诗意。
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步骤: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以上就是三年级语文教学流程的全部内容,三、教学流程1. 激发兴趣,导入课题:通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2. 学生自学课文:学生自学课文,标记重点内容与疑问点。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解与发现。4. 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与情感。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