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什么不记载黄虎?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今陕西定边县)人。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大西政权的建立者。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父做小生意,贩卖红枣。初为捕快,进入延绥镇成为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丧命。那么,历史为什么不记载黄虎?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到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定边县人,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是大西开国也是唯一的皇帝。
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号大顺。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中箭而死。
其人多有奇闻异事流传,对此史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历史记载显示其人曾经进行过多次对平民的大屠杀,后兵败被清军所杀。 2015年年底,相关机构专家对江口沉银遗址出水文物进行了鉴定,最后达成了
张献忠最后的结局历史上也没有过多的记载,有“病死”、“自刎而死”和“中箭而死”等多种说法,不过我觉得中箭而死的可能性最大。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今陕西定边县)人。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大西政权的建立者。
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父做小生意,贩卖红枣。初为捕快,进入延绥镇成为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丧命。[1]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胜战连连。崇祯十六年,攻克武昌,自称大西王。带兵攻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于成都,年号大顺。
大顺三年(1647年1月2日),引兵拒战对抗清军,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和硕肃亲王豪格射死
大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十八日,张献忠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少时曾读书,后参军,当过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为之求情于总兵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天启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明朝随着财政的进一步拮据,赈济成为空谈,农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铤而走险。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暴动,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 。这一队伍初属王嘉胤自用,后自成一军。因张献忠小时读过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流民队伍,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倒是有个短命皇帝:
张献忠(1606~1646年),字秉吾。延安人。崇祯三年(1630年)于米脂起事,自号八大王,人称“黄虎”。其起事后,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胜战连连。崇祯十六年克武昌,称大西王,次年,建大西于成都,即帝位,年号大顺。1646年,清兵南下,战殁于西充凤凰山。
以上就是历史为什么不记载黄虎的全部内容,张献忠,生于1606年9月18日,逝于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定边县人。作为明末农民军的领袖,他与李自成齐名,不仅是大西的开国皇帝,也是该政权唯一的统治者。1640年,张献忠率领部队进入四川。1644年,他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并登基称帝,年号大顺。然而,好景不长,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