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中国古代有气节的人:1、北海牧羊的苏武 :几十年都不屈服匈奴,最终得归汉朝;2、文学家朱自清: 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3、伯夷、叔齐:商亡后隐居首阳山,决心不食周粟;4.西晋大音乐家、“竹林七贤”头面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保留曲目《广陵散》;5、那么,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文天祥
文天祥,字天祥,号文山,南宋末年民族英雄。他抗元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在被元朝俘虏后,他坚决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从容就义。文天祥的忠烈形象深入人心,其事迹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张煌言
张煌言,字宋瑞,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抗清民族英雄。他在南明时期起兵抗清,曾担任翰林修撰。张煌言始终坚定抗清立场,多次组织力量反攻,最终被清军俘虏。他在狱中谈笑自若,拒绝清廷的拢络,从容就义。
3、夏完淳
夏完淳,字存古,号小隐,明末抗清英雄。他在年仅15岁时,随父抗清,失败后其父投水自尽。夏完淳继续抗清,被捕后坚决不招降,慷慨就义。他的英勇事迹,显示出其高尚的民族气节。
4、张苍水
张苍水,名煌言,字宋瑞,号苍水,抗清民族英雄。他在清兵入侵时,与钱肃乐等人起兵抗清,后来又与郑成功配合,收复大量失地。张苍水被捕后,拒绝清廷的拢络,从容就义。他的事迹在浙江象山附近的小岛上得到纪念。
1、屈原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2、苏武
苏武到了北海,没有供应粮食,只能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吃。苏武拄著汉节牧羊,起居都拿着,以致节上毛全部脱落。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苏武会编打猎的网,矫正弓弩,于靬王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物。
三年多过后,于靬王大病,赐苏武马匹、牲畜、服匿、穹庐。于靬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冬天,丁灵人盗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再度穷困。

3、闻一多
在西南联大时,闻一多虽然生活艰难,但从无怨言,也不去求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他有不少朋友在重庆做官,也都似真似假地对他表示过"关怀",但他从不显露自己的贫寒。他一个年轻时代的朋友抗战前就混入官场,已经当到大学校长、教育部次长等要职,多次想拉闻一多去做官。
有一次,他因公到昆明,专门去看望闻一多。眼见闻一多那清贫如洗的处境,他再次提出建议说:"何苦这样苦自己呢,至少也要去重庆休养一段时间,我负责接待。"
闻一多回答说:"论交情,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过去不分彼此,你来我往,也是常事。
1、屈原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2、苏武
苏武到了北海,没有供应粮食,只能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吃。苏武拄著汉节牧羊,起居都拿着,以致节上毛全部脱落。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苏武会编打猎的网,矫正弓弩,于靬王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物。
三年多过后,于靬王大病,赐苏武马匹、牲畜、服匿、穹庐。于靬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冬天,丁灵人盗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再度穷困。
3、张骞
建元二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但均未达到目的。张骞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
4、辛弃疾
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之后,他还被进拜为宝文阁待制,又进为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朝廷令辛弃疾赶赴行在奏事,试任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再次辞免。
1、林则徐
林则徐, 福建 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
但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使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
2、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赵构御览岳飞奏疏后,亲赐御札嘉奖,都督府也将刘光世军情况通报岳飞。
拨刘光世军与岳飞,似成定局,不意张浚和秦桧从中梗阻,赵构听从张浚之议,置已决之“前议”于不顾,又下诏给岳飞说:“淮西合军,颇有曲折。
”不将刘光世军拨与岳飞。
张浚见了岳飞,撇开归刘军与岳飞之“前议”,以淮西军中人事安排相问,岳飞耿直的回答却遭张浚讥刺。
岳飞胸中积忿,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不等批示,只向随行机密官黄纵略事交代后,就离开建康,回到庐山母墓旁守制了。
1、屈原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2、苏武
苏武到了北海,没有供应粮食,只能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吃。苏武拄著汉节牧羊,起居都拿着,以致节上毛全部脱落。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苏武会编打猎的网,矫正弓弩,于靬王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物。
三年多过后,于靬王大病,赐苏武马匹、牲畜、服匿、穹庐。于靬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冬天,丁灵人盗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再度穷困。
3、闻一多
在西南联大时,闻一多虽然生活艰难,但从无怨言,也不去求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他有不少朋友在重庆做官,也都似真似假地对他表示过"关怀",但他从不显露自己的贫寒。他一个年轻时代的朋友抗战前就混入官场,已经当到大学校长、教育部次长等要职,多次想拉闻一多去做官。
有一次,他因公到昆明,专门去看望闻一多。眼见闻一多那清贫如洗的处境,他再次提出建议说:"何苦这样苦自己呢,至少也要去重庆休养一段时间,我负责接待。"
闻一多回答说:"论交情,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过去不分彼此,你来我往,也是常事。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的全部内容,屈原:楚国大夫,因遭佞臣排挤,愤而投江。他的《离骚》至今传诵,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苏武:西汉著名人物,出使匈奴,被囚多年,不降其志,牧羊北海,终得归汉。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不失气节的行为,永载史册。 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与爱国诗人,抗元义军领袖。他慷慨陈词,留下千古绝唱《过零丁洋》、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