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而决定。③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质也可以作溶剂。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量最多的一种为溶剂 中考,其余为溶质,但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3、那么,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化学总结:酸碱盐知识点
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但其水溶液能导电,因此酸碱盐溶液能导电,而有机物溶液不导电。氯酸钾溶液中不含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只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因此整个溶液不显电性。例如某溶液中Na+︰Mg2+︰Cl-=3︰2︰5,若Na+为3n个,则SO42-的个数是多少?此类题目需熟练掌握。解题步骤如下:3n+2×2n=5n+2x,则x=。
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碱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但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为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例如NaH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为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例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HX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但条件限制。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中考马上就要来临了,下面我整理了初中化学知识点精华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供参考。
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酸易溶于水,初中酸全溶。
碱中溶五位,钾、钠、氨(水)、钙、钡都可溶,(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氨水NH3·H2O、氢氧化钡Ba(OH)2)
微溶只需记住钙。(氢氧化钙Ca(OH)2微溶)
可溶盐,钾钠铵、硝酸盐,全盘端。
盐酸盐(Cl-),银靠边。(盐酸盐里除氯化银AgCl外都溶。)
硫酸盐(SO42-),除钡餐。(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BaSO4。)
碳酸盐,可溶的只有钾钠铵;(只有相应的碳酸钾、碳酸钠和碳酸铵可溶)
其余不溶于水,均能“溶于”酸。
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变化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化学溶液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
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
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在初三的化学学习中,酸碱盐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中考对此部分内容的考察也相当重视。这一部分内容虽然繁杂,但深度较大,学生掌握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以下是对酸碱盐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1. 颜色记忆
在这一章节中,出现了许多带有颜色的物质或溶液。可以按照以下规律进行记忆:
- Cu: 红色
- CuO: 黑色
- Cu2(OH)2CO3: 绿色
- CuSO4: 蓝色
- Cu(OH)2: 蓝色
- CuSO4溶液: 蓝色
- Fe: 银白色
- Fe2O3: 红色
- Fe3O4: 黑色
- Fe2+溶液: 浅绿色
- Fe3+溶液: 黄色
- Fe(OH)3: 红褐色
2. 有关沉淀的记忆
初三阶段接触最多的沉淀可以总结为“六白”“一蓝”“一红褐”:
- “六白”:CaCO3、Ag2CO3、BaCO3、BaSO4、AgCl、Mg(OH)2
- 可溶于稀硝酸,且产生气体:CaCO3
- 不溶于稀硝酸:Ag2CO3、BaCO3、BaSO4、AgCl
- 可溶于稀硝酸,不产生气体:Mg(OH)2
- “一蓝”:Cu(OH)2
- “一红褐”:Fe(OH)3
3. 有关一些特征离子的记忆
这些特征离子在做除杂题或鉴别题时起到关键作用。例如:
- 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可以选择加入的试剂有稀盐酸或CaCl2溶液。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的全部内容,(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