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复习资料?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一、古代中国历史概述 远古时代文明起源 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发展:简述部落联盟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古代重要的文明遗迹与发现:列举并简述北京猿人遗址、彩陶文化等古代文明遗迹的发现及其意义。古代王朝的更迭与制度演变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特点与制度变迁:描述夏、商、那么,七下历史复习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记住时间。地点人物就可以了。。。每一单元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之前的近代史。。那几个条约。就这些。我们考过了。。
一、政权建立
参考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历代王朝表
二、大运河的开凿(隋大运河示意图)
1、目的:方便南北交通,有利全国统治。
2、内容:北起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洛阳。由北到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三、隋唐科举制
1、背景:隋以前是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标准,有真才实学但门第不高的人被挡在执政者行列之外。
2、内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考记忆儒家经书的能力,进士主要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3、影响: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使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出现新局面。
四、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一、古代中国历史概述 远古时代文明起源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发展:简述部落联盟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古代重要的文明遗迹与发现:列举并简述北京猿人遗址、彩陶文化等古代文明遗迹的发现及其意义。
古代王朝的更迭与制度演变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特点与制度变迁:描述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与社会变革: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百家争鸣及社会变革的背景和影响。
秦汉时期的统一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了解秦汉时期的统一历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三国至隋唐的历史发展脉络:概括三国、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重要事件、政治制度及文化成就。
二、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文化 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分析秦汉的郡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等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及其特点。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856——1860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1860《北京条约》 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 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
影响:
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 领导人为洪秀全
第3课 收复新疆
1865 阿古柏入侵新疆。1876 左宗棠开始进入新疆。 1878 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
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曾成立竟是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养育运动评价:1.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3.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1课:农业时代
三次浪潮: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农业革命发生的年代:大约1万年前(或七八千年前)
农业革命发生的中心地区:西亚,东亚,中南美洲
农业革命的影响:P3
在农业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的生活方式(定居生活),社会结构(P4)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农业社会的局限性:P5
第2课:工业时代
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18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
工业革命的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蒸汽为动力,首先发生在英国,波及的范围主要在欧洲和北美,称为"蒸汽时代".
第二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后):电能开始普遍采用,称为"电气时代",其重要成果由欧美波及到世界各地.
工业革命的影响:P7
工业生产是一种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英,法,德,美等国领得工业革命的先机,一跃而为世界强国.
工业社会的重要特征:机械化生产,城市生活
工业社会的进步性:P8
工业社会的局限性:P9
第3课:信息时代
信息革命开始的年代:20世纪中叶(二战以后)
信息革命开始的标志:电子计算机的发明(1946年美国)和人造卫星的上天
信息社会的特点:P14
信息社会的进步性:P14
第4课:高等教育
雅典学园:(公元前387年~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关闭)
(1),创立者:柏拉图
(2),教学内容:哲学,数学
(3),教学方式:自由讨论,互相切磋
亚里士多德:逍遥学派
雅典教育的影响:P18
大学兴起的条件:因城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兴起.
中世纪大学的特征:(1),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氛.(2),由专业人士担任教师.(3)文,法,医和神科是主要学科.
近代大学的特征:(1),摆脱了教会的控制,宗教课程的地位大大削弱.(2),大学教育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近代的大学精神:独立自由地进行学术探讨,追求真理.
第5课:博物馆与图书馆
亚历山大里亚博学园:(公元前3世纪)
(1),建立者:托勒密
(2),特点:P23
近代博物馆,图书馆建立的条件: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
世界三大博物馆:
(1),大英博物馆(英):文物图书兼藏
(2),卢浮宫(法):偏重艺术品收藏
(3),大都会博物馆(美):以民俗收藏为特色
现代图书馆:
(1),欧洲大陆规模最大的是法国国家图书馆.
(2),世界最大的图书馆是美国国会图书馆.
(3),亚洲地区最大的图书馆是中国国家图书馆.
第6课:区域探险
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从红海出发完成环绕整个非洲航行的创举.
腓尼基人航海的影响:P30
维京人海外扩张的条件:拥有精良的武器,丰富的航海经验和奇特的维京船.
维京人海外扩张的路线:挪威人(西线),丹麦人(南线),瑞典人(东线)P30
维京人海外人扩张的影响:P30
阿拉伯商道:陆路(汉志地区)和海路P31
阿拉伯人海外贸易的影响:P32
第7课:全球探险
新航路开辟的路线:东线:(葡萄牙);西线(西班牙)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P34
苏伊士运河(连接亚,欧,非三大洲)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非洲内陆探险的原因:(1),从源头上消除奴隶制度
(2),地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1788年成立"非洲协会",利文斯顿成为横越非洲第一人.
古希腊人毕则亚斯是北极考察的第一人.
1878年,瑞典人伊雷克开拓了"东北航线".
1903年,挪威人阿蒙森完成了"西北航线".
1772年英国探险家库克开始南极航行.
10,极地探险的展望:P38
第8课:宇宙探险
人类进行宇宙探险的科学基础: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
人类进行宇宙探险的技术条件:现代火箭技术的提高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的开始.
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分为通信卫星,观察卫星和科学卫星.
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环绕地球一周后返回地球,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
1962年,苏联发射"火星"1号探测器,2003年6月和7月,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相继升空.
第9课:军事技术
冷兵器的作战特点:P45
火器的作战特点:P46
核武器的种类:原子弹,氢弹
核武器的用途:战术核武器,战略核武器
第10课:战略与战术
1,《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最系统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兵经".
2,《孙子兵法》的内容:P49
3,克劳塞维茨(普鲁士)撰写了近代军事理论奠基之作《战争论》.
4,《战争论》的内容:P50
5,20世纪8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的推广引起了新军事技术的革命.信息成为军事力量构成和高科技武器发挥效能的关键因素,信息战将成为未来战争主要形式之一.
第11课:战争规则
近代战争立法:
(1),背景:民族国家的兴起和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过程:《战争开始公约》(1907年)→《非战公约》(1928年)→《联合国宪章》
战争的基本规则:宣战与媾和
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1864年)→保护战争受难者的"日内瓦公约"(1949年)
第12课:民族国家
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背景:P59
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P59
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后果:P60
欧洲殖民统治对非洲的影响:P60
亚洲的民族起义:印尼蒂博尼格罗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第13课:三权分立
西方三权分立的源流:中世纪:议会,法庭→洛克(英):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法):三权分立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立法(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行政(总统),司法(联邦最高法院)及各自的权力范围.
三权分立制度的基本精神: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国家职能部门分别拥有其特定的权力,并在相互牵制中达到权力平衡.
第14课:公民社会
公民的概念:具有一定国籍的人.(《拿破仑法典》)
古代公民不包括哪些人
公民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历程:P70
公民在行使权利和义务时也逐渐养成自觉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习惯,并形成具有广泛社会约束力的公民道德.
第15课:市场经济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P73
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P74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特征:P74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1),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形成过程;资本和生产趋向集中,产生垄断
(3),垄断的影响:P75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政府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
第16课:国际经济关系
经济全球化:
(1),原因: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全球贸易的发展.
(2),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
(3),作用:使得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世界经济增长加快.
区域经济一体化:
(1),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2),作用:有利于成员国对内加强经济合作,对外增强竞争实力.
南南合作:
(1),定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2),目的: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状态.
(3),组织:不结盟运动(1961年),七十七国集团(1964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
(4),作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繁荣,提高了它们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南北对话:
(1),定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对话称为"南北对话".
(2),目的:为了改变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不平等地位.
(3),标志:1975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国际会议",是第一次全球性的"南北对话"会议.
(4),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5),展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南北经济的相互依赖增强,从而使南北对话呈现出更多的合作态势.
第17课:国际法
国际法产生的背景:P81
国际法的理论基础:格劳秀斯(荷兰)《战争与和平法》,第一次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 的原则.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威斯特伐利亚格局
(1),内容:P82
(2),影响:P83
4,《美苏反导条约》
(1),意义:P83
(2),作用:P84
第18课: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
(1),倡导者:美国总统威尔逊
(2),成立时间:1920年1月
(3)宗旨:P86
(4)意义:P86
联合国:当今世界最大,最具全球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1),成立时间:1945年10月
(2),总部:美国纽约,另在瑞士日内瓦和奥地利维也纳设有办事处.
(3),宗旨:和平,友好,合作,协调
(4),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
(5),作用和影响:P88
第19课:战后国际格局
美苏两极争霸格局:
(1),标志:雅尔塔体系
(2),形式:冷战
2,冷战的全面展开:
美 国
苏 联
1,政治上:
提出杜鲁门主义
组建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2,经济上:
实行马歇尔计划
成立经互会
3,军事上:
成立北约(NATO)
成立华约(WTO)
3,冷战的表现:
(1),欧洲:两次柏林危机——走向战争边缘
(2),亚洲:朝鲜战争——冷战中的"热战"
(3),其它地区:古巴导弹危机—— 一触即发
4,冷战的结束:
东欧剧变
两极格局瓦解
苏联解体
5,地区冲突:
(1),原因:a,美苏争霸的国际背景;b,老殖民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2),表现:中东地区的阿以冲突和南亚地区的印巴冲突
第20课:人权
卢梭的天赋人权观念在1789年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在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人权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人类为争取生存,自由等权利的斗争运动:反法西斯主义斗争,黑人民权运动,女权主义运动
《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
《关于人权新概念的决议案》(1977年),对发展中国家实现人权的具体状况作了相应的说明.
第21课:社会保障
1601年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开创了国家立法救助的先河,为欧美各国社会保障的立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1883——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制订的《疾病保险法》等保险立法,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诞生的标志.
1935年,美国罗斯福政府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使社会保障逐渐走向法制化和社会化发展途径.
1942年,英国《贝弗里奇被告》提出了建设"福利国家"的设想,随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仿行.
第22课:社会主义的理想与实践
社会主义思想的源流:
(1),莫尔(英):乌托邦理论
(2),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圣西门,傅立叶(法),欧文(英)
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1),产生基础: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和分析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2),主要著作:《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3),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世纪下半叶欧洲掀起了社会主义工人运动.
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成就:十月革命(1917年),成立苏联(1922年)
(2),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因:P106)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P107
第23课:瘟疫
古代瘟疫:黑死病
人类的应对措施:建立隔离检疫和"城市医生"等公共卫生制度,提高个人的卫生意识.
近代瘟疫:大流感(西班牙流感)
人类的应对措施: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当代瘟疫:流感,爱滋病,埃博拉病毒,非典
第24课:毒品
毒品的定义:P114
鸦片的贩卖史:
(1),18,19世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
(2),20世纪初:日本
(3),近现代:北洋军阀
世界三大毒品产地:东南亚的"金三角"地区(坤沙集团),西南亚的"金新月"地区,南美的"银三角"地区(麦德林集团)
1991——2000年:联合国禁毒十年;《北京宣言》(P116)
以上就是七下历史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1、1405~1433年,郑和 前后 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 派遣郑和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