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河桥的历史和故事?毗河 源于都口堰岷江的柏条河流至郫县团结镇石堤堰,被分流为府河和毗河。毗河从新都龙安乡流入新都县境内,向东流到邵家寺进入青白江区,最后在金堂注入千里沱江。毗河在新都境内流程37.8公里;灌溉着龙安乡、龙桥镇、斑竹园镇、新都镇、三河镇、泰兴镇6个乡镇的广阔农田;滋润着人类的古今文明。那么,毗河桥的历史和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金堂县北河大桥始建于1964年,全长241.7m、宽22.5m,每跨净跨20m,限载10t,限速40Km/h。由于北河大桥修建时间久远内,仅1993年将桥容改造加宽时进行过大幅修整。
金堂北河大桥的来历
沱江源头的绵远河、石亭江、湔江3条大河流入金堂境内称为北河,与青白江、岷江水系的毗河在金堂县城赵镇汇合后到达下游6.5公里处,横穿龙泉山脉形成金堂峡.峡口要承载沱江上游6590平方公里的集雨区。每年6-9月汛期,汹涌的沱江水在此受阻,惊涛拍岸,洪水宣泄不畅。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839年到1949年间,沱江发生大洪灾39次,几乎每次都是“漂没民舍数千,决田数千上万,溺毙居民数百上千名”。据三皇庙水文站实测,建国以来,金堂发生8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一次(1981年),7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两次(1995年、2001年),6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两次(1949年、1959年),5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9次,县城洪水成灾的重现期为2至3年一遇,重灾的重现期4至5年一遇,特大洪灾重现期8年一遇。
实施五大工程:构建生态人居环境。
从90年代中期开始,金堂县投入大量资金对县城河域进行了综合整治,分期实施了中、毗河改造工程以及营造水体景观和泄洪橡胶坝等重点工程。
毗河沿岸综合改造。全长13公里,总投资1.5亿元,于1998年1月动工,2002年8月建成,其中,修建防洪堤13568.4米,平均高度2.5米,二阶保坎长1178.6米,修建道路27.55公里,排水管线40.88公里。
毗河 源于都口堰岷江的柏条河流至郫县团结镇石堤堰,被分流为府河和毗河。毗河从新都龙安乡流入新都县境内,向东流到邵家寺进入青白江区,最后在金堂注入千里沱江。毗河在新都境内流程37.8公里;灌溉着龙安乡、龙桥镇、斑竹园镇、新都镇、三河镇、泰兴镇6个乡镇的广阔农田;滋润着人类的古今文明。
毗河河面宽80-100米,水量充沛,水质清洁,河道弯度较大,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两岸竹木茂密,稻禾盈野,四季风光如画,生态环境优良,川陕国道和成彭古道横跨毗河,一路留下优美感人的故事传说和大量名胜景区。“五四”新文化运动闯将吴虞、抗日民族英雄王铭章、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涌泉,著名生物学家张明俊、著名作家哈华均是喝毗河水卓然成才的佼佼者。中外游人云集毗河、尽情观赏泥巴沱、白鹤岛、成都千百度、薛家船、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等众多的风景名胜,无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是一个有高效观光农业,绿树成荫,古木参天,四季可观花、观叶、观果的绿色长廊。
龙桥毗河的由来可以追溯至古蜀时期的治水活动与岷江的自然分流。具体来说:
历史见证:毗河是龙桥的灵魂纽带,其历史犹如一部流淌的故事书。从岷江源头的灌江口一路而来,经过白条河的分流,最终汇入沱江。这显示了古蜀时期人民与水共舞的智慧和对自然的顺应。
治水英雄的足迹:追溯至古蜀时期,成都平原与周边的交汇处,治水活动频繁。鳖灵、李冰、文翁等治水英雄,他们的足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治水时秉持的“崇尚自然、顺应规律、因势利导”的理念,是毗河得以形成并滋养龙桥土地的重要原因。
水文地貌的塑造:毗河作为岷江与沱江的交汇点,其流域面积广阔,水量调节至关重要。沱江源远流长,绵远河、石亭江和湔江三源汇流,共同塑造了这片区域独特的水文地貌。而毗河在这片大地上犹如一颗璀璨明珠,为龙桥带来了丰沛的水源与宜人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龙桥毗河的形成是自然与人文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见证了古蜀人民的治水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
民国22年(1933年)1月初,刘文辉在眉山整编部队后,率部返回成都。4月,刘文辉对邓锡侯用兵部署就绪,密谋先将邓锡侯扣留,再消灭其部队。邓锡侯得知消息,于5月4日拂晓潜出成都至新都宝光寺住下,并立即调集部队沿毗河一线布防。邓锡侯兵力不满30团,约4万人,且武器、弹药、粮秣缺乏,所依赖的天然障碍毗河,宽处不过12米,窄处仅3米多,可涉水而过。刘文辉集中百余团兵力,分四路向邓锡侯部发起攻击,选择崇庆县北桥、郫县三道堰和斑竹园为突破点,以彭韩、刘元瑭、石肇武3个旅担任主攻。
5月13日下午,刘军占领郫县县城。刘文辉以石肇武、余如海、刘元瑭、彭韩、王治人等旅沿毗河进攻,邓军马毓智、黄隐师拼死抵抗。激战7天,刘军未能抢渡毗河。邓锡侯为阻止刘军渡河,砍去了都江堰调剂流量的杩槎,引外江水入内江(毗河),毗河水陡涨,使刘军数次强渡被阻。外江两岸农田由于无水灌溉,大部分禾苗枯死,而毗河两岸却泛滥成灾。
6月5日,刘军占领崇庆县城后,抢渡新繁、郫县交界的新郫桥,均未成功。6月22日,刘军石旅在斑竹园抢渡,与邓部守军激战两昼夜,仍未渡过毗河,石旅伤亡惨重。刘文辉电令驻赵镇、淮口一线的陈鸿文部向金堂、新都、广汉出击,抢渡毗河,以赶在刘湘出兵前,突破毗河防线,打垮邓锡侯,结束西线战事。
以上就是毗河桥的历史和故事的全部内容,龙桥毗河的由来可以追溯至古蜀时期的治水活动与岷江的自然分流。具体来说:历史见证:毗河是龙桥的灵魂纽带,其历史犹如一部流淌的故事书。从岷江源头的灌江口一路而来,经过白条河的分流,最终汇入沱江。这显示了古蜀时期人民与水共舞的智慧和对自然的顺应。治水英雄的足迹:追溯至古蜀时期,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