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化学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 化学
  • 2025-06-08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3)水可以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师: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产生了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师:对,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变化表示出来。那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

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9年级上册化学导学练题目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化学式与化合价》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化学式与化合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的互求。

教学工具

相关计算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式与化合价,知道了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合价能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每一个化学式中元素原子的个数比是一定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原子质量比是一定的,原子所占的比例也是一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二、推进新课

讲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利用化学式的意义引出相关的习题类型。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1:计算N2、Fe3O4、H2SO4、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N2的相对分子质量=14×2=28

Fe3O4的相对分子质量=56×3+16×4=232

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32+16×4=98

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64+(16+1)×2=98

[练习]课本第89页习题7

例2:计算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初中化学教案电子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教学目标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学重难点

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确定水的元素组成,引出氢气。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水是由氢元索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整体感知

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教材。通过电解水实验的事实,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且通过实验和推导要给学生一个启示,物质的化学式是实验事实再通过严格的计算得出的,不是凭空捏造的,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含义,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引出氢气,为下一节内容打基础。所以本节的关键是做好实验,一定要保证实验成功,否则必须重做。以使学生对实验事实有正确的表象。使他们可以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到正确结论。

讲解本节内容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水污染的形成,危害以及防治办法。

全品新教案备课专用化学

【 #教案#导语】化学元素(Chemical element)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 #教案#导语】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

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

1、 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 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

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以上就是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的全部内容,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