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历史?伦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是历代王朝建都之所在。伦敦最早是一个凯尔特人的城镇,由罗马入侵者于公元50年左右建立,作为泰晤士河畔的一个港口,并命名为伦蒂尼恩。公元7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伦蒂尼恩遭弃城,撒克逊人于今奥德威治以西1英里处建立了名为伦敦维克的城镇。直到公元9至10世纪罗马伦敦老城才再度复苏,伦敦逐渐发展到17世纪,那么,伦敦的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9世纪,伦敦在维多利亚皇朝的统治下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和变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贸易的激增,伦敦的人口在1851年达到了270万,而在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时已经膨胀至660万。在这一时期,伦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都市化进程。
公共交通的革新成为了这一时代的标志。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的大都会地铁——在1863年开通,公共汽车随后在19世纪后期开始运营,铁路网络的扩展则连接了伦敦与其周边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人口流动。
19世纪后半叶,伦敦的市郊地区经历了人口的快速增长,新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伦敦的城市面貌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从乔治时代的外观转变为维多利亚时代的特色。
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期间,伦敦还建设了一系列著名的文化机构,如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1852年)、科学博物馆(1857年)和自然历史博物馆(1881年)。同时,新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的新总部——在1891年建成。
白金汉宫也在这一时期成为英国王室的中心。自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入住以来,这座宫殿成为了英国政治和文化的象征,直到她1901年去世。在她的统治下,英国达到了其全球影响力的顶峰,被誉为“日不落帝国”。
英国首都伦敦简介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在莫斯科之后是欧洲第二个大城市 。伦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建都此地。罗马于一世纪侵入伦敦之前,伦敦是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到第三世纪伦敦人口发展到四万人 ,面积约120平方公顷。英国维斯克斯(盎格鲁撒克逊族)王朝的国王阿尔弗雷德掌权后 ,罗马人被赶出伦敦,自此伦敦开始衰败,一直持续到九世纪。都铎王朝(1485-1603)期间,伦敦又兴旺繁荣起来,它的重要地位也显示出来。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人口增长到25万。
1965年官方将伦敦改名为大伦敦,大伦敦由伦敦城(City ofLondon)、东伦敦、西伦敦、南区、港口区等个33个行政区(Borough)组成,人口667余万。
位于大伦敦市东部的伦敦城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已有六百多年的金融业历史。伦敦城具有独立的行政机构,市长冠以男爵头衔,地位比大伦敦市委员会主席还高。东伦敦是贫民区,多数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土耳其、坦桑尼亚等亚洲或非洲国家的居民。西伦敦被称为富人区,大多是从事律师、政府高级官员工作的居民或是大老板或是王宫贵族等有钱之人。
旅游景点: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是英国王室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伦敦最早是一个凯尔特人的城镇,由罗马入侵者于公元50年左右建立,作为泰晤士河畔的一个港口,并命名为“Londinium”。
公元7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Londinium遭弃城,撒克逊人於今Aldwych以西一英里处建立了Lundenwic的城镇。
直到公元9至10世纪罗马伦敦老城才再次恢复人烟。
伦敦逐渐地发展、扩大,吸收了附近的村庄、聚居地方,向四面八方扩散。
到17世纪时伦敦已经是当时大英帝国乃至欧洲最大的都市。
1666年的伦敦大火灾毁坏了伦敦城内大部分的建筑(奇迹似的,死于这场大火的只有20多人),但大火后伦敦又立即开始了10年间的重建,包括圣保罗大教堂在内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在此期间开始动工的。
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经历了大规模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的开通,公共汽车的营运,以及联系四方的铁路线,使伦敦的市容与交通面貌一新。
伦敦市在19世纪后半期居住人口突降(1851年:128,000人;1871年:75,000人;1901年:27,000人),大量建筑新建,从一座乔治风貌的城转而成为维多利亚特色的城。
伦敦最近100年来的大变化可说是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大战期间,伦敦遭到纳粹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期间超过3万的伦敦市民丧生,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
一、早期英国史
早期英国史是不列颠岛不断遭受欧陆强大民族和政权的挤压、侵略和征服的受压迫和血泪史。例如,凯尔特人在遭遇凯撒的击败,罗马不列颠在盎格鲁-萨克森人的侵略下灭亡,英格兰诸国在维京人和诺曼人的征服下改变。
二、英国王权的兴起
随後,英国王权为了获得法国富裕的土地而不断对法王开战。同时,英国国王不断试图征服威尔斯、爱尔兰和苏格兰。
三、大英帝国的崛起
随後,大英帝国崛起,先後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和中国。在北美、印度、南洋、黑非洲、远东和中东获得大片殖民地。英国人自认为这是文明的英国人给沈沦在黑暗中世纪野蛮风俗的未开民族带来现代文明的仁义之举。然而,被侵略的中国人、印度人、埃及人可能并不认同这一点。
四、不同立场的问题
归根结底,立场问题导致了不同的看法。殖民者、传教士、左派知识份子、底层劳工、水手和军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必然是不同的。祖上靠奴隶和糖贸易崛起的英国上层阶级和剑桥大学人类学讲师不会有同样的看法。
五、被殖民者的感受
然而,不论是被殖民者印度王公、阿拉伯酋长、留学伦敦的西印度精英,还是巴基斯坦搬运工、孟加拉水手,他们在英国人面前可能会说英国的殖民统治有三分的过错,七分的功劳,但在私底下,他们都会表现出对白人强权的刻骨仇恨。
公元50年(罗马帝国)。当时伦敦被称为伦底纽姆(Londinium,另被译为伦丁尼)。1801年伦敦成为世界最大都市。
在《罗马书》中有关伦敦的记载是从公元50年,伦敦(London)该一名字是来自凯尔特语的Londinium。凯尔特人在公元43年入侵英国,之后他们修建了一座跨越泰晤士河的桥梁,此后他们发现该地有利的地理位置又修建了一座港口。公元50年前后,罗马商人又在桥边兴建了一个城镇,伦敦由此而诞生。
公元61年,布迪卡女王(Boudicca)带领民众反抗罗马人的统治,她所领导的军队进军到伦敦。伦敦在战火中被毁,战乱后伦敦又被布迪卡女王重建。城中的富人们用石头和砖瓦来建造房屋,而大多数的穷人们只能住木屋。
2世纪后叶,在伦敦修建了6米高的环伦敦石城墙,此时的伦敦人口已经增长到英国当时最大的城镇。公元407年,随着最后一批罗马军队撤离了英国,伦敦城镇也开始衰落。大批居民离城而走,住在城墙内的居民也仅剩少数的渔民和农民。伦敦也失去了城市的功能。
但不久伦敦就又重新发展起来,在伦敦文特哥登的城墙外科出现了一座新城。新城不大,人口也仅有10,000人左右。
597名来自罗马的修道士来到伦敦,他们是从撒克逊人转教的基督教徒。
以上就是伦敦的历史的全部内容,19世纪,伦敦在维多利亚皇朝的统治下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和变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贸易的激增,伦敦的人口在1851年达到了270万,而在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时已经膨胀至660万。在这一时期,伦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都市化进程。公共交通的革新成为了这一时代的标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