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历史

历史必修2,高一必修二历史人教版第二册

  • 历史
  • 2025-05-15

历史必修2?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如下: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逐步发展。2.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对农业灌溉和防洪起到重要作用。3.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二、那么,历史必修2?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必修二历史课本

10、D是实质问题,A反映的只是表面现象

1、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大概在60年代左右,而且材料体现的是一个比较,应该选D吧

6、材料中体现的意思主要是要兴利,增加清政府的收入“并可养船、练兵,军国之大利也”是说如此做会振兴财政,然后支持军事

11、这是课本原话

14、我国已经是小康社会了,要说全面小康社会

4、消费爱国伦主要是说通过消费解决当时美国的经济危机,即“过剩危机”——生产过剩问题,但是这治标不治本,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电子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主要探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包括农业、手工业、土地制度、农业政策和商业发展。核心知识点概述如下:

1. 古代农业:铁犁牛耕自春秋战国时期起逐渐成为主要耕作方式,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的主导模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紧密相连。

2. 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奴隶社会有井田制,封建社会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如鲁国的“初税亩”和秦国的商鞅变法都对此进行了法律确认。

3. 农业政策: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发展有保护作用,但后期抑制了工商业发展。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如均田制和“鱼鳞图册”也在这一时期实施。

4.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主要为皇室服务,而民间手工业在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如冶铁、制瓷等领域。明朝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雇佣关系为特征。

5. 商业: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商业经历了繁荣和限制的发展。宋代商业尤其发达,出现了交子等货币和市的发展突破时空限制的现象。

6. 学习方法:整理归纳历史知识,通过比较和串联不同章节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复习是学习历史的关键,需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选择相应的方法,如整理笔记、编写提纲等。

历史必修二是什么史

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历史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提示】

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同时代政治、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同时代政治、经济的变化来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据此,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致可分这样几个阶段: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开放的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加上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辛亥革命的影响,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突出特征。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过程,也是西方近代文明的传播的过程,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利害交织的影响。一方面,一定意义上,改造了中国社会封闭落后的状况,有利于改变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的改变,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盲目“崇洋”、超前消费的奢靡风气和拜金主义等消极影响。

(2)20世纪50年代后,新中国成立,民众生活也受到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而显得单调呆板;

(3)20世纪70、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在民众生活中影响逐渐增强。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本

高中历史·教学与测试(必修2)目录概览

本教材分为六个单元,深入探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主题。

首先,第一单元聚焦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这里将揭示古代经济的基石与独特特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带你穿越历史,理解工业化初期的艰辛与变革历程。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揭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选择与实践经验。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呈现社会风俗、科技文化如何随时代演变。

接着,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带你探索全球化初期的激荡与影响。

最后,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剖析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创新策略与制度变革。

高一必修二历史人教版第二册

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必不缺少的部分,那么高中历史必修二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

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唐代: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市”在历代的发展

①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③六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以上就是历史必修2的全部内容,(1)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生产目的是满足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2)生产工具简单,以铁犁牛耕为主,生产力水平较低。(3)种植作物多样化,既有粮食作物,也有经济作物。(4)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灾害来临容易导致破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