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质量是量度物体什么的物理量?质量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质量越大,说明物体所含物质的量越多,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就越强,即惯性越大。牛顿第三定律的阐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这意味着,当需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如果物体的质量较大,那么,惯性质量是量度物体什么的物理量?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是: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具体解释如下: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
质量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质量越大,说明物体所含物质的量越多,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就越强,即惯性越大。
牛顿第三定律的阐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这意味着,当需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如果物体的质量较大,那么就需要更大的力才能使其产生相同的加速度,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总结:惯性与质量密切相关,质量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直接指标。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质量较大的物体更难被推动或改变其运动状态,这正是惯性作用的表现。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且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根据惯性的定义,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属性,那么衡量惯性的大小,就是看物体保持这种状态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当然惯性就越大。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只有通过外力作用。那么施加同样的外力,物体速度改变越慢,自然就表示物体状态保持能力越强,惯性越大。而速度改变的快慢,可以用加速度来衡量。反过来看,同样的加速度,需要施加的外力越大,自然也表示物体惯性越大。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外力和加速度这2个物理量来量化惯性的大小,即F/a。我们都知道牛顿第二定律m=F/a,这样,物体质量的大小,自然成了衡量惯性大小的量化指标。
扩展资料:
惯性的例子:
飞镖脱手后继续运动;
小狗抖动身体,甩掉毛上的水(洗衣机甩干);
汽车发动机的飞轮提供非做功冲程的动力;
足球在空中飞行;
纸飞机离开手以后继续飞行;
星际探测仪,一经脱离地球引力范围,不需要用发动机就可保持飞行,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
锤头松了,只要把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地套在锤柄上了;
跳远时利用助跑,使自己跳得更远;
车启动时,人会向后靠;停止时,向前;向左转,人向右;向右转,人向左(事实上,人一直是相对于地面向前运动,只是因为汽车方向的改变,而使人看起来位置也在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首先先讲质量与体积是什么
体积是物体占有三维空间的量,
质量就麻烦了,质量又分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惯性质量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引力质量则是物体各自产生引力场和受引力场作用的本领。
爱因斯坦建立的广义相对论指出,物体的惯性和引力性质产生于同一来源.在广义相对论里,有一些参量一方面表现为物体的惯性,另一方面又自然而然地表现为引力场的源泉.这个结论成功地经受了十分精确的实验检验.这类实验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直到目前尚在继续进行中.从牛顿时代的精确度为10^(-3)发展到1922年爱德维斯提高到3×10^(-9).到1964年狄克把精确度提高到(1.3±1.0)×10^(-11).1971年,勃莱根许和佩诺又将实验的精确度提高到10^(-12)数量级.所有这些实验,统统均证实了=常数.因此,目前普遍认为物体的两种不同属性——惯性和引力性质,是它的同一本质的不同方面的表现.也就是说,物体的惯性和引力性质导源于物体的同一本质.爱因斯坦就曾把这两种质量的等同作为他建立广义相对论的出发点.
当然你要只是个中学生,那么质量=密度×体积,m=ρV
质量与惯性
惯性的定性定义为物体抵抗动量改变的性质。将这定义加以定量延伸为物体抵抗动量改变的度量,就可以用来做数学计算。这度量称为惯性质量,简称为质量。所以,质量表示物质的数量,同时,质量也是物体惯性的度量。
动量方程表达物体的动量p与质量m、速度v之间的关系:
p=mv
但是,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也可以表达物体的作用力F与质量(惯性质量)m、加速度a之间的关系:
F=ma
按照这方程,给定作用力,则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由动量方程与牛顿方程给出的质量相同。因为,假若质量与时间、速度无关,则牛顿方程可以从动量方程推导出来。
这样,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度量,即物体抵抗被加速的度量。物体惯性这词语的含意,已从原本含意──维持动量的倾向,改变为物体抵抗动量改变的度量。
拓展资料: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惯性代表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相对难于改变,也就是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相对容易改变,也就是惯性小。
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
惯性概念本身并不难理解,即,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属性。
根据惯性的定义,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属性,那么衡量惯性的大小,就是看物体保持这种状态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当然惯性就越大。
但如何衡量这种保持能力呢?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只有通过外力作用。那么施加同样的外力,物体速度改变越慢,自然就表示物体状态保持能力越强,惯性越大。而速度改变的快慢,可以用加速度来衡量。
反过来看,同样的加速度,需要施加的外力越大,自然也表示物体惯性越大。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外力和加速度这2个物理量来量化惯性的大小,即F/a。我们都知道牛顿第二定律m=F/a,这样,物体质量的大小,自然成了衡量惯性大小的量化指标。
前面是从运动状态保持能力去理解惯性,同样也可以用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程度去理解,根据前面对应,同样外力,加速度越大,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惯性就小;同样加速度,需要外力越大,运动状态就越不容易改变,惯性就越大。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明白,反映惯性的不是速度的大小,而是速度改变的情况。可能有的网友还会疑惑,速度越快,越不容易停下来,怎么就不是惯性越大呢?
对于同一个物体,速度越快确实越不容易停下来,但在同样的外力下,它速度改变的快慢并没有不同,要停下来的时间长,是因为速度快的物体,要改变的速度量大。
以上就是惯性质量是量度物体什么的物理量的全部内容,进一步思考,惯性质量是物体平动惯性大小的量度。从“惯性质量”本身的含义出发,将其与“转动惯量”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将“惯性质量”改称为“平动惯量”更贴切。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大家已经习惯了将“惯性质量”简称为“质量”。因此,在日常的物理学讨论和应用中,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