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本八年级上册答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一)练习教材第8页第1题答案 提示:图中的全等图形有:6个小三角形;2个最大的三角形;3个平行四边形;6个五边形等.练习教材第8页第2题答案解:答案不唯一,如图1所示,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二)练习教材第10页第1题答案 解:相等的边:AB=CD,BC= DA,那么,数学课本八年级上册答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习题12.3
11、证明:∵△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AD=AB,AC=AE,
∠DAB=∠EAC=60°,∴∠DAB+∠BAC=∠EAC+∠BAC,即∠DAC=∠BAE,
在△ADC和△ABE中,AD=AB,∠DAC=∠BAE,AC=AE,∴△ADC≌△ABE(SAS)
∴DC=BE
13、∵OE平分∠AOB,ED⊥OB,EC⊥OA,垂足分别为D,C ∴ED=EC,
∴∠EDC=∠ECD,在Rt△ODE和Rt△OCE中,OE=OE,ED=EC,
∴Rt△ODE≌Rt△OCE(HL),∴OD=OC,∴△ODC是等腰三角形,
又∵OE是∠DOC的平分线,∴OE是底边CD上的高和中线,即OE是线段DC的垂直平
分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一)
习题2.3
1:解(1)√49=7;(2) √(25/196)=5/14;(3) √0.09=0.3;(4)-√64=-8.
2.解:因为11²=121,所以121的算术平方根是11,即√121=11;因为(3/5)²=9/25,所以9/25 的算术平方根是 3/5,即√(9/25)=3/5;因为1.4²=1.96,所以1.96的算术平方根是3/5,即√(9/25)=3/5;1.4²=1.96,所以1.96的算术平方根是1.4,即√1.96=1.4;因为(10³)²=10^6,所以√(〖10〗^6 )=10³.
3.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面积为a,由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得x²=a.当正方形的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时,则4a=4x²=(2x)²,所以它的边长变为原来的2倍.同理,当面积变为原来的9倍时,它的边长变为原来的3被;当面积变为原来的100倍时,它的边长变为原来的10倍;当面积为原来的n倍时,它的边长变为原来的√n 倍.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二)
习题2.5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有一些练习,这些练习的答案是什么呢?我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一)
第50页练习
1.提示:作∠AOB的平分线交MN于一点,则该点即为P点.(图略)
2.证明:如图12-3-25所示,过点P分别作PF,PG,PH垂直于直线 AC,BC,AB
垂足为F,G,H.
∵BD是△ABC中∠ABC外角的平分线,点P在BD上,∴PG=PH.同理PE=PG.∴PF=PC=PH.
故点P到三边AB,BC,CA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二)
第55页复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三)
第60页练习
1.解:(1)(2)(3)(5)是轴对轴图形,它们的对称轴为图中的虚线.
2.(1)(3)是轴对称的,对称轴和对称点略;
解:(1)x+y=10也就是y=10-x,其图象是第一象限内的线段,作PE(垂直)x轴于E,则PE=y,
(所以)S△POA=1r2OA×PE=1r2×8×Y=1r2×8×(10-x)=40-4x。
(2)(因为)P在第一象限内的线段上,(所以)0 (3)当S=12时,12=40-4x,解得x=7,(所以)P(7,3)。 11.分析;要证明BE=DC,只要证明△ADC≌△ABE就可以了,而△ADB和△AEC均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AD=BD;AC=AE=EC,∠DAB=∠EAC=60°,∠DAB+∠BAC=∠EAC+∠BAC;即∠DAC=∠EAC,所以△ADC≌△ABE,所以BE=DC 证明;∵△ADB和△AEC均为等边三角形 ∴AB=AD;AC=AE 而 ∠DAB=∠EAC=60° ∴∠DAB+∠BAC=∠EAC+∠BAC 即∠DAC=∠EAC ∴△ADC≌△ABE(SAS) 所以BE=DC 13.(1)因为OE平分角AOB,EC垂直OA,ED垂直OB, 所以ED=EC(角平分线上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所以角ECD=角EDC. (2)因为EC垂直OA,ED垂直OB。 所以角EDC与角CDO互余, 角ECD与角DCO互余, 又因为角ECD=角EDC, 所以,角CDO=角DCO, 所以OC=OD. (3)因为OC=OD, OE平分角AOB, 所以OE垂直DC,平分DC.(三线合一)。 以上就是数学课本八年级上册答案的全部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一)第50页练习 1.提示:作∠AOB的平分线交MN于一点,则该点即为P点.(图略)2.证明:如图12-3-25所示,过点P分别作PF,PG,PH垂直于直线 AC,BC,AB 垂足为F,G,H.∵BD是△ABC中∠ABC外角的平分线,点P在BD上。八年级上册数学书122页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