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数学线段题?18、已知线段AB=15,C为射线AB上一点,BC=6CM,D为AC上一点,AD:DC=1:2,E是CB中点,求D,E两点间的距离 19、线段BD=1/3AB=1/4CD, 点M,N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且MN=20cm,求AC的长 20、设线段AB=10cm (1)已知线段AB上有一点C,且BC=4cm,M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初一上册数学线段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线段AB延长至C,已知BC等于2倍AB,D为AB的中点,E、F位于BC上,且BE与EF的比例为1:2,EF与FG的比例为2:5,已知AC长度为60厘米。通过上述条件,可以求得DE的长度。
首先,根据BC = 2AB,我们知道DB = 1/2AB,而AC = 60厘米。由此得出DB = 1/4BC = 1/6AC = 10厘米,因此BC = 40厘米。
接下来,由BE:EF = 1:2,EF:FG = 2:5,可得BC = BE + EF + FC。设BE = x,则有EF = 2x,FG = 5x,所以BC = 4x + 2x = 6x。由此可得x = 200/19厘米,即BE = 200/19厘米,EF = 400/19厘米。
因此,DE = DB + BE = 10 + 200/19 = 390/19厘米。DF = DE + EF = 390/19 + 400/19 = 790/19厘米。
另一道题中,线段AB长度为10厘米,C为AB中点,点D位于AC和DC与DB的比例为2:07的线段上,求线段AD的长度。
该题有两种可能情况。一种是当ADCBA成立时,CD = 2A,DB = 7A,BC = DB - CD = 7A - 2A = 5A。

1.已知线段AB=100毫米,点M在AB上,MB=52毫米,P是AM的中点,求MP的长
AB=100毫米,MB=52毫米,所以AM=100-52=48毫米,因为P是AM的中点,所以MP=24毫米
2.AB=20厘米,C是AB上的一点,且AC=12厘米,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求线段DE
AB=20,AC=12,所以CB=20-12=8,因为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所以DE=1/2*AC+1/2*CB=6+4=10厘米
3.B和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比4比3三部分,M是AD的中点,CD=6,求线段MC的长
AB:BC:CD=2:4:3,CD=6,所以AB=4,BC=8,所以AD=6+4+8=18,因为M是AD的中点,
所以AM=MD=9,所以BM=AM-AB=9-4=5,所以MC=BC-BM=8-5=3
4.已知线段AB=6厘米,在直线上AB上画线段BC=4厘米,若MN分别是AB和BC中点
(1)求MN间距离
AB=6厘米,BC=4厘米,若MN分别是AB和BC中点,所以MB=3,BN=2
所以MN=MB+BN=3+2=5
(2)若AB=a厘米,BC=b厘米,其他条件不变,此时MN间距离是多少?
MN=1/2*AB+1/2*BC=a/2+b/2
(3)分析(1)(2)的解答过程,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线段AB,,在直线上AB上画线段BC,两线段上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两线段总长的一半。

这道题其实就是AE=AB=BC,所以线段CE是线段BC的三倍 ∵AE=AB=BC∴线段CE是线段BC的三倍
设MP为X
则可列方程(50+X)+X=52
解得X=1
(2)∵Ac=12∴BC=8
∵D是AC中点、E是BC中点
∴DC+EC=DE=10
(3)∵比值为2比3比4且CD=6
所以AB=4 BC=8
∴AD=8+4+6=18
因为CD=6所以MC=3
(1)因为D是AC的中点,所以AD=AC*2=5*2=2.5
(2)因为AB-AC=CB,所以CB=9-5=4,因为AD=DC,所以AD=2.5,因为CE=CB*2=2,AD+CE=DE,所以DE=2+2.5=4.5
我就不打因为所以的符号了
因为角AOD=BOC=90度,所以角AOB=90+62=152度
第二题我有类似的,所以我按照我的作业做了,等于在图形中有一个直角与一个62度的角,不要往复杂的地方想。
求采纳
求采纳
求采纳
求采纳
求采纳
以上就是初一上册数学线段题的全部内容,(2)答案是:C.2.3.4 四种说法中:1.因为AM=MB,所以M是AB中点。若A.M.B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不成立。2.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取一点B,如果AB=2AM,那么M是AB的中点。正确,因为A.M.B在同一条直线上,MB=AB-AM=2AM-AM=AM,所以M是中点。3.因为M是AB的中点,所以AM=MB=1/2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