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历史故事?1、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那么,秦朝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秦国历史故事概述
秦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历史故事丰富且充满波澜壮阔的传奇。从秦国的建立到其统一六国,这段历史见证了秦国的崛起与繁荣。
一、秦国的建立与早期发展
秦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历经多个世纪的演变和壮大。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崭露头角。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扩张,秦国逐渐积累了实力。在此过程中,涌现出诸如秦始皇嬴政等杰出统治者,他们推动了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进步。
二、秦国的军事扩张与统一六国
秦国最为人称道的成就便是其军事扩张和最终统一六国。通过长期的战争,秦国逐一击败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这一过程中,秦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以及策略战术的运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秦国也通过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手段,如推行法家思想、实施土地改革等,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三、秦橡帆蔽朝的统治与贡献
秦朝是秦国历史的巅峰时期,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修建万里长城、统一度量衡、文字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秦始皇继尺拍承祖辈基业,而且发扬光高困做大,在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和尉缭,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武将则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秦始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戚衡六国,统一了中国。 时间/都城/君王: 最先灭
博浪沙铁锥袭秦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焚书坑儒、修阿房宫,引得天怒人怨。张良怀济世之才,亡国之恨,与大力士沧海公结为莫逆之交,密谋刺杀始皇为万民雪恨。他们埋伏在博浪沙,待始皇东游的车队经过,沧海公将120斤的大铁锥飞掷出去,铁锥发出裂帛般的破空撕裂声,四周的卫士都被这声音吓得呆若木鸡,铁锥准确击中始皇座车,车辆顿时碎裂,木片四处飞溅,却不见始皇在内。原来始皇自知天下皆怨,所以备下副车以防行刺。张良见一击不中,遂隐姓埋名,潜心治学,后来辅佐汉高祖刘邦,运筹帷幄,开创了大汉天下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春;秦国大军将赵国军队围困于巨鹿,准备全部歼灭。这时赵国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于是就派项羽前去解围。项羽率军渡河后,就勒令手下把船全部凿沉,饭锅全部砸破,岸边的房屋全部烧光,以此来激励士兵,表示将战斗进行到底,决不退缩。经过激烈的战斗,楚军包围了秦军,截断了秦军运粮的路线,大破秦军,取得了胜利。
太监赵高乱政
赵高何许人也?秦王朝泱泱大国竟然败在一个太监手里,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赵高如此必然有他的目的。后来终于有人考证发现,赵高原来是原赵国贵族的后代,秦始皇灭掉赵国后,他父亲因为有罪,于是他便随同获罪被处于宫刑,做了一个太监。
1、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
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2、秦始皇焚书坑儒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3、陈胜、吴广起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朝廷大举征兵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陈胜也在征发之列,并被任命为带队的屯长。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即嬴政。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统一,秦朝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皇帝,在位37年。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北击匈奴,南服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名:嬴政外文名:YingZheng别名:秦王政、赵政、秦政、嬴政、祖龙国籍:中国(秦朝)出生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出生日期:公元前259年逝世日期:公元前210年职业:皇帝信仰:法家思想主要成就:扫灭六国,统一海内主要成就:废分封,立郡县,创立皇帝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南平百越,北击匈奴
修建万里长城,打通西南在位时间:公元前246年—前210年逝世年龄:50岁陵墓:骊山陵(今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重要事件:灭六国、筑长城、焚书坑术士历史定位:千古一帝
人物简介秦始皇,即嬴政[1-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华夏族)人[3],生于赵国国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以上就是秦朝历史故事的全部内容,1、十二金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所铸成之十二个大铜人像。据传是秦始皇用来防止金属流通,收集天下金属所铸,也有传说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铸。2、结识外星人,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时期与天外之民有过接触,从他们那里学来了铬金属镀到青铜剑上的铸造技术。3、大怒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