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数学

数学家韦达的故事,数学家韦达的故事30字

  • 数学
  • 2024-11-21

数学家韦达的故事?韦达于1540出生在法国的丰特内,他本名叫法兰西斯·韦沃特。韦达是拉丁文名字。韦达生前写出不少著作,但多数没有出版发行。他利用《几何原本》第一个提出了无穷等比级数求和公式,发现了正切定律、正弦差公式、钝角球面三角形的余弦定理等。大数学家笛卡尔说:“我继承了韦达的事业。那么,数学家韦达的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数学家韦达的故事30字

16世纪末,法国在同西班牙的战争中,西班牙依仗着密码,在法国境内秘密地自由通讯,交通情报,结果使法军连连败退。法国国王请来当时很有名望的数学大师韦达进行帮助,韦达借助数学知识,成功地破译了一份西班牙的数百字的密码,从而使法国只用两年时间就打败了西班牙,韦达在这次战争中立了大功。但是,西班国王菲力普二世向教皇控告说,法国人在对付西班牙时采用了魔术。于是,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以韦达背叛上帝的罪名进行缺席判决,要将韦达处以焚烧的极刑。当然,宗教的野蛮刑法未能实现,韦达于1603年12月13日在巴黎逝世,终年63岁。韦达死后,人们誉他为“代数之父”。

韦达于1540年生在法国的丰特内,本名叫佛兰西斯·韦埃特。韦达是他的拉丁名字。他的专业是学律师的,曾任过布列塔尼议会议员、那瓦尔的亨利亲王的枢密顾问官。他对天文学、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数学。1584年到1589年,由于他在政治上处于反对派地位,被免去了官职。从此,他便专心致力于数学的研究。

在从政期间,韦达研究丢番图、塔尔塔利亚、卡尔丹诺、邦别利、斯提文等人的著作。他从这些名家,特别是从丢番图那里,获得了使用字母的想法。

在韦达之前的一些大学者,包括欧几里得、亚里斯多德在内,虽曾用字母代替过特定的数,但他们的用法不是经常的、系统的。

数学家韦达的数学成就

弗朗索瓦·韦达并非仅以其发明韦达定理著称,他的成就广泛而深邃,不仅在代数学与三角学领域,更是为后世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石。

韦达对代数学与三角学的贡献,使得他被一些数学家视为“代数学之父”。他以《分析引论》为起点,开创性地引入字母表示未知数,为代数方法的系统化提供了重要步骤。

韦达1540年在法国普瓦图出生,其父亲当时担任检察官。受到父亲影响,韦达于1558年进入普瓦捷大学学习法律。次年,他获得法学学位。毕业后,韦达成为了一名律师,他的职业并非数学家,而是法律专业。在那个时代,许多人都将研究科学视为闲暇之余的爱好,如其后成为“业余数学家之王”的费马。

韦达的成就远远超出了韦达定理,他对数学的贡献,尤其是代数学与三角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使得他成为数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工作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在后续的数学发展中亦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韦达定理的相关小故事有哪些

法国数学家韦达

十六世纪,随著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

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以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一专门概念出现了,当时拉丁语称它为"aequatio",英文为"equation".

十七世纪前后,欧洲代数首次传进中国,当时译"equation"为"相等式.

由於那时我国古代文化的势力还较强,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未能及时

在我国广泛传播和产生较的影响,因此"代数学"连同"相等式"等这

些学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极少数人中学习和研究.

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数学再次传入我国.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

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英国数学家德.摩尔根的<代数初步>译出. 李.伟

两人很注重数学名词的正确翻译,他们借用或创设了近四百个数

学的汉译名词,许多至今一直沿用.其中,"equation"的译名就是借

用了我国古代的"方程"一词.这样,"方程"一词首次意为"含有未知

数的等式.

1873年,我国近代早期的又一个西方科学的传播者华蘅芳,与英国传

教士兰雅合译英国渥里斯的<代数学>,他们则把"equation"译为"方程

式",他们的意思是,"方程"与"方程式"应该区别开来,方程仍指<九章

算术>中的意思,而方程式是指"今有未知数的等式".华.傅的主张在

很长时间裏被广泛采纳.直到1934年,中国数学学会对名词进行一审

查,确定"方程"与"方程式"两者意义相通.在广义上,它们是指一元n次

方程以及由几个方程联立起来的方程组.狭义则专指一元n次方程.

既然"方程"与"方程式"同义,那麼"方程"就显得更为简洁明了了.

(本文摘自九章出版社之"数学诞生的故事")

韦达定理历史故事

韦达1540年出生在法国东部的普瓦图的韦特奈。他早年学习法律,曾以律师身份在法国议会里工作,韦达不是专职数学爱,但他非常喜欢在政治生涯的间隙和工作余暇研究数学,并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

韦达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表示数的人,并且对数学符号进行了很多改进。他在1591年所写的《分析术引论》是最早的符号代数著作。是他确定了符号代数的原理与方法,使当时的代数学系统化并且把代数学作为解析的方法使用。因此,他获得了“代数学之父”之称。他还写下了《数学典则》(1579年)、《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1579年)等不少数学论著。韦达的著作,以独特 形式包含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全部数学内容。只可惜韦达著作的文字比较晦涩难懂,在当时不能得到广泛传播。在他逝世后,才由别人汇集整理并编成《韦达文集》于1646年出版。韦达1603年卒于巴黎,享年63岁。下面是关于韦达的两则趣事:

与罗门的较量

比利时的数学家罗门曾提出一个45次方程的问题向各国数学家挑战。法国国王便把该问题交给了韦达,韦达当时就得出一解,回家后一鼓作气,很快又得出了22解。答案公布,震惊了数学界。

韦达的故事简短30个字

法国数学家韦达创

十六世纪,随著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

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以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一专门概念出现了,当时拉丁语称它为"aequatio",英文为"equation".

十七世纪前后,欧洲代数首次传进中国,当时译"equation"为"相等式.

由於那时我国古代文化的势力还较强,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未能及时

在我国广泛传播和产生较的影响,因此"代数学"连同"相等式"等这

些学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极少数人中学习和研究.

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数学再次传入我国.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

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英国数学家德.摩尔根的<代数初步>译出. 李.伟

两人很注重数学名词的正确翻译,他们借用或创设了近四百个数

学的汉译名词,许多至今一直沿用.其中,"equation"的译名就是借

用了我国古代的"方程"一词.这样,"方程"一词首次意为"含有未知

数的等式.

1873年,我国近代早期的又一个西方科学的传播者华蘅芳,与英国传

教士兰雅合译英国渥里斯的<代数学>,他们则把"equation"译为"方程

式",他们的意思是,"方程"与"方程式"应该区别开来,方程仍指<九章

算术>中的意思,而方程式是指"今有未知数的等式".华.傅的主张在

很长时间裏被广泛采纳.直到1934年,中国数学学会对名词进行一审

查,确定"方程"与"方程式"两者意义相通.在广义上,它们是指一元n次

方程以及由几个方程联立起来的方程组.狭义则专指一元n次方程.

既然"方程"与"方程式"同义,那麼"方程"就显得更为简洁明了了.

(本文摘自九章出版社之"数学诞生的故事")

以上就是数学家韦达的故事的全部内容,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1、韦达 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年青时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从事政治活动,当过议会议员,在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密码。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