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主的音乐作品?1、《大江东去》是我国著名音乐家青主于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它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其歌词来源于北宋豪放派诗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青主在创作上借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把苏轼的词意用音乐的表现手法进行了艺术的创作。2、那么,青主的音乐作品?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该作者的音乐专辑主要包括两部分别是《乐话》和《音乐通论》。
《乐话》这是一部采用书信体裁形式的音乐理论著作,通过书信的形式探讨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等深层次的音乐哲学和美学问题。
《音乐通论》这部作品系统地阐述了青主的音乐美学观点,进一步深化了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诠释,强调了音乐艺术的精神层面价值。
20世纪30年代,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简称上海国立音专)是当时专业音乐创作、教学、演出的中心,当时的学生里面也有很多已经在乐坛崭露头角了。
其中,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他早年留学德国,学习法律,旁修哲学和音乐,回国后投身北伐革命。在创作方面,青主自20年代以来写下了许多艺术歌曲,其中大多是为古典诗词谱曲,如为苏东坡的词谱写的《大江东去》及为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谱写的歌曲《我住长江头》等均是他的代表作品。
应尚能和周淑安也都是当时上海国立音专的声乐教授,他们为了教学需要,创作了不少具有相当影响的艺术歌曲,如应尚能的《吊吴淞》和周淑安的《纺纱歌》等。
刘雪庵(1905~1985)20世纪30年代,刘雪庵曾在上海国立音专师从黄自专攻作曲,抗战爆发后,他创作出了著名的抗战歌曲《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等,以及抒情歌曲《红豆词》《飘零的落花》等。这些歌曲由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抒情易唱、旋律优美而广为流传。
与贺绿汀、刘雪庵一样,陈田鹤、江定仙当时也在上海国立音专师从黄自学习作曲,后人称他们为黄自“四大弟子”。受黄自影响,他们的创作大多为儿童歌曲、抒情歌曲、古诗词歌曲及合唱作品等,如陈田鹤的《春归何处》《采桑曲》和《江城子》,江定仙的《静境》和《岁月悠悠》等。
青主先生的音乐著作是《乐活》。根据相关资料公开显示音乐可以将人类情感表达得细腻、微妙、直接、及时。青主连续出版了两部音乐美学专著《乐话》和《音乐通论》。前者是一部书信体的理论著作,后者则系统论述了青主的美学观点。
《大江东去》。青主先生的音乐著作是《乐活》《音乐通论》等。中国音乐理论家青主先生著有《乐话》、《音乐通论》、《诗琴响了》(诗集)、《歌德》(评传)、《诗歌集》、《音境》以及声乐作品《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蒲枝》、《赤日炎炎似火烧》等。
作曲家青主的代表作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音乐通论》。
1、《大江东去》
是我国著名音乐家青主于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它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其歌词来源于北宋豪放派诗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青主在创作上借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把苏轼的词意用音乐的表现手法进行了艺术的创作。
2、《我住长江头》
1930年为李之仪的宋词《我住长江头》配曲,这是一首中西歌曲创作艺术结合的抒情歌曲。他开创了土洋结合、古为今用的范例。
3、《音乐通论》
是我国著名的音乐评论著作,书中向国人介绍大量西方古典音乐,提出重建中国音乐的构想,对国立音专甚至整个中国乐界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青主介绍
廖尚果中国音乐理论家,广东惠阳县府城人(今惠城区桥西),曾用笔名黎青主。弟弟廖辅叔也是音乐理论家。廖尚果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史家。他在歌曲创作方面,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土洋结合。
译著有海涅《抒情插曲》、安娜·西格斯《一个人和他的名字》(小说)、《豪福童话》、丽莎《音乐美学问题》、迈耶尔《德国民歌的音调》。
以上就是青主的音乐作品的全部内容,《大江东去》。青主先生的音乐著作是《乐活》《音乐通论》等。中国音乐理论家青主先生著有《乐话》、《音乐通论》、《诗琴响了》(诗集)、《歌德》(评传)、《诗歌集》、《音境》以及声乐作品《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蒲枝》、《赤日炎炎似火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