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分类 > 历史

敦刻尔克历史事件,敦刻尔克总结

  • 历史
  • 2024-04-13

敦刻尔克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在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在这次历史性的撤退行动中,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联军被德国军队逼至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地区。由于德军攻势迅猛,联军面临被包围和消灭的危险。为了保存实力,那么,敦刻尔克历史事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敦刻尔克大撤退失败的原因

电影《敦刻尔克》改编自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来自英国、比利时、加拿大和法国的盟军士兵被困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他们在德国军队的包围下,形势万分危急。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在陆地上,英国士兵汤米(芬恩·怀特海德饰)和亚历克斯(哈里·斯泰尔斯饰)试图逃离海滩,在轰炸中幸存。

在大海上,民用船主道森(马克·里朗斯饰)和他儿子及儿子朋友乔治(巴里·基奥汉饰)离开英国,想尽自己的力量在敦刻尔克拯救一些士兵,途中搭救了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希里安·墨菲饰);在天空上,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法瑞尔(汤姆·哈迪饰)和柯林斯(杰克·劳登饰)驾驶喷火战机试图击落正在轰炸敦刻尔克海滩的德国战机。

影片评价:

该片用细节而不是英雄主义来打动观众,是一部饱含艺术的商业电影。全片场面壮观但不空洞,其出色之处不仅在于其雄心与精美的拍摄,更在于编剧兼导演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其情感细节中注入的很多心思。

敦刻尔克是一战还是二战

由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改编自著名的二战军事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将带你重新回顾被困在敦刻尔克海滩、处于绝望和悲剧中的超30万英国士兵的撤退行动,也就是所谓的“狄那莫计划(Operation Dynamo)”。

电影分成海陆空三段叙事,英国皇家空军进程为一小时,小型民用游艇进程为一天,而被困在海滩上的英国士兵的进程为一周,导演通过对时间段的打散和编排,叙说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外媒FoxtrotAlpha近日撰文,为我们带来了电影《敦刻尔克》所看到内容背后的历史,以及在电影中无法看到的内容,包括英国人如何在海滩上被德国军队包围、失败和撤退的后果(对欧洲的影响)等等。

当然,一些信息可能会被视为电影剧透。

电影《敦刻尔克》以德国传单从天掉下,警告英国人已被完全包围,主角Tommy此时跑着穿过街道为开场。

与德国丢弃在敦刻尔克的传单相比,荧幕上大量散落的招降单是真实而精确的。

当时,德军军队已经绕过马奇诺防线,进入了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大公国。

此后,德国军队深入法国北部,分裂了英法盟军防御,使得40多万英法联军被包围在法国北部临海城市,敦刻尔克海滩上。

.

英法盟军在反击失败后,强化了敦刻尔克,从而足以延缓德军包围做出撤离。

敦刻尔克军事行动

敦刻尔克大撤退共撤走了338,226人,付出了约40,000人的伤亡代价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二战期间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其目的在于从德国军队的包围中拯救出英国的盟军部队。这次撤退行动历时九天,动用了近千艘各类船只,成功撤走了超过33万的盟军士兵。

代价方面,约有4万士兵在撤退过程中伤亡,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但考虑到原本被围困的盟军部队数量庞大,这一伤亡数字相对而言并不算非常高。

这次撤退行动被普遍看作是盟军在二战早期的一次重大挫败,但同时也展现了英国人民和军队的坚韧与决心。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敦刻尔克大撤退为盟军在未来的反击和胜利奠定了基础,因为它保存了大量的战斗力量。

尽管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从战略角度来看,这次撤退行动无疑是成功的。它使得英国得以保存实力,为未来的战役做准备,同时也提振了盟军的士气。

敦刻尔克碧蓝航线

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Dunkirk Evacuation,法语: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在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虽然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但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问题。

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西欧除英国、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区被德国占领。

如果,英国远征军主力无法撤回英国,对于英国而言,如此惨重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尽管英军失去了大量的装备和军需物资,但保留下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为以后的战争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战斗经验的官兵,这些回到英国的官兵,绝大部分都成为日后反攻的骨干力量。敦刻尔克的意义就在于,英国保留了继续坚持战争的最珍贵的有生力量。正如丘吉尔在6月4日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

敦刻尔克大撤退并不是一次战役,甚至可以说,是在德军的穷追猛打之下被逼无奈的逃亡之举,但正是这一逃亡,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将德意日法西斯最终送上断头台奠定了基础。

敦刻尔克总结

敦刻尔克大撤退指的是欧洲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军事撤退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于1940年的5月25日,由于英法联军防线被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快速攻破,英法联军的军事防线被彻底瓦解,为了挽救更多的人力物力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城市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简介中提及,当时敦刻尔克大撤退行动的代号为发动机计划。在敦刻尔克大撤退行动过程中,英国和法国成功利用了各种船只和各种装置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这壹次撤退,到底是同盟国失败的表现,敦刻尔克大撤退也标志著英国势力正式撤出欧洲大陆,法国的防线被攻破,欧洲除了英国以外的地区都落入了德国人的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天平开始向德国人倾斜,希特勒的野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英国派遣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置都被丢弃在了欧洲大陆上,由于敦刻尔克大撤退实施得很仓促,发动机计划是英国人临时制定出的一个计划,所以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的问题和漏洞,也为以后希特勒再次进攻埋下了伏笔。后代历史学家对敦刻尔克大撤退这项军事行动评价普遍很高,以为虽然敦刻尔克大撤退标志著同盟国的暂时失败,但是在这个行动中英国得以保全了欧洲装备最为优良的军队,也就保全了欧洲大陆的希望,欧洲的光复离不开这壹次光荣的伟大撤退行动,这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

以上就是敦刻尔克历史事件的全部内容,敦刻尔克大撤退共撤走了338,226人,付出了约40,000人的伤亡代价。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二战期间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其目的在于从德国军队的包围中拯救出英国的盟军部队。这次撤退行动历时九天,动用了近千艘各类船只。

猜你喜欢